
工作中的何军元。
从一线成长起来的达州钢铁炼钢厂厂长何军元,是企业搬迁升级关键阶段的中流砥柱。2022年6月新厂主体工程开工至2025年4月正式揭牌的几年间,他如一颗铆钉牢牢“铆”在老厂与新厂之间,将一个个“硬骨头”啃成“垫脚石”,成为同事心中靠谱的“顶梁柱”。
双线扛责
守牢“生命线”,筑牢“奠基石”
达州钢铁炼钢厂的搬迁升级,并非简单“搬家”,而是生产工艺与管理模式的“脱胎换骨”。作为炼钢厂负责人,何军元自接手任务起,便面临“双厂作战”的考验:老厂生产是企业“生命线”,必须持续稳定;新厂建设是未来“希望田”,需按时推进。
“何厂长,老厂提钒装置氧枪流量有波动!”清晨,生产技术科小李的电话刚挂,新厂施工队负责人的消息又至:“连铸车间环保设备图纸有问题,供应商急等确认方案。”何军元捏了捏眉心,抓起安全帽起身:“告诉小李,20分钟到现场;新厂那边下午我过去,咱们现场捋图纸。”
这样的“连轴转”是他的常态——白天盯新厂施工进度,晚上回老厂查生产数据,办公室沙发成了“临时床”。“老厂是‘根据地’,安全生产一天不能松;新厂是‘新战场’,技术革新一步不能落。”他常对班子成员说,“咱们这代钢铁人,得把‘守’与‘创’的责任都扛住。”
面对新厂连铸工艺优化、环保设备调试等“卡脖子”难题,何军元带领技术团队扎进车间牵头开展试验,同时主动联系同行业领先企业请教问题,最终推动新厂热态试车取得突出成绩,为全面投产筑牢基础。
风雨冲锋
党员带头破局,铁肩担当保期
新厂建设期间,犹如一场“打怪升级”,突发状况接连不断。2023年夏天,达州遭遇一个多月连绵阴雨,新厂因地处洼地,积水最深时没过膝盖,施工被迫停滞。
“何厂长,再泡下去,刚浇筑的地基要出问题!”施工队长声音发颤。何军元踩着没过小腿的泥水赶到,雨水顺着安全帽檐流淌,他抹了把脸当即拍板:“党员干部跟我来,成立‘排洪突击队’!”
“工友们,雨再大也不能误工期!”他举起铁铲率先跳进泥水,“挖临时排水渠,把水引到低洼水坑,再用抽水泵排出去!”党员们紧随其后,铁铲、锄头碰撞泥水的“哗啦”声此起彼伏。经过10多个小时奋战,积水终于退去。看着浑身泥泞却眼神坚定的团队,何军元笑着拍肩:“只要拧成一股绳,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这样的“硬仗”屡见不鲜:设备运输遇山路塌方,炼钢团队徒手搬石块;高温天工人中暑,后勤团队第一时间送防暑药品。“关键期多盯一会儿,员工心里就多一分底。” 何军元总是这样说。
匠心赋能
革新工艺强基,培育人才铸魂
新厂建设尾期,他推动多项技术革新:连铸车间引入数码机器人喷码机,大幅提升效率;转炉车间实施自动化改造,缩短冶炼周期。同时,他推行“师带徒”机制,组织技术比武与创新提案活动,鼓励员工提技能、献良策。在他的带动下,炼钢厂凝聚起强大合力,为新厂顺利试车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作为一线出身的管理者,何军元深知,新厂“硬实力”重要,“软实力”——团队与人才,更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工艺是骨,人才是魂。”他常对员工强调,“新厂建好了,没人能熟练操作新设备,等于白建。”
今年4月1日,达州钢铁炼钢厂新厂正式揭牌,搬迁升级项目圆满完成。数据显示,新厂实现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环保设施全面升级。
如今,何军元仍每天穿梭在车间,手机里存着新厂“问题清单”:“连铸坯合格率≥99.90%”“转炉煤气回收利用率100%”……“咱们钢铁人,得有‘千锤百炼终成钢’的韧劲。要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使劲,把达州钢铁打造成四川工业‘新名片’。”他对团队说。
阳光下,何军元的身影在厂房间移动,如一块烧红的钢坯,在时代熔炉中,继续淬炼着钢铁人的担当与荣光。(文、图据《达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