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0 期 / 第8版:天府院校
朱创业教授的“创业”之旅


人物名片:

朱创业,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镇规划研究所所长、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公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


朱创业和学生在贡嘎雪山

成都、眉山、德阳、雅安、遂宁、达州、广元、阿坝、甘孜、凉山、攀枝花……朱创业和他的团队走遍了四川每一个市(州);峨眉山、贡嘎山、夹金山、龙门山、罗浮山、格萨拉、彝海、伍须海、猎塔湖、马湖、九曲黄河第一湾、苍溪红军渡、旺苍红军城、安仁镇、龙凤古镇……天府之国这些重要的旅游景区都留下了他们的规划手笔。

与时俱进

建设成理旅游管理专业学科

上世纪90年代初,在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不少普通高校不得不减少地质学类学生的招生数量,或停办或取消了地质学类的专业,高校地质学专业的师生陷入困境。时任成都理工学院地质学系主任的孙传敏教授和地质学系副主任的朱创业教授提出了“以现代地球科学为基础,向资源环境拓展,建立有地学特色的外延学科专业群”的“大地学”办学思路,学校地质学系决定创办由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旅游管理、地理科学三个本科专业组成的“地理科学及地表资源专业群”。

由一个熟悉并有成果积累的专业转向一个不熟悉的新专业,这对地质学系的老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艰难的选择。作为地质学系副主任的朱创业教授大胆地迈出了第一步,接受了旅游教研室主任的职务,并负责申办了成都理工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

朱创业认为,尽管地质学与旅游学分属两个不同的学科,研究对象和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差别,但这两个学科是有联系的,学科的研究方法也是相通的,要办好旅游管理新专业,关键在于创新。2000年,成都理工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开始招生。朱创业教授提出要把旅游科学与地球科学相结合,并开始了创新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索。2003年,首次招生的2000级旅游管理专业1班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及全国先进班集体。2005年,朱创业教授负责的《实施研究式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旅游人才》教改项目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朱创业教授牵头成功申报旅游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20年,该校旅游管理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立足地学

打造成理旅游专业特色

作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及旅游管理硕士点的申办人,朱创业教授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推——拉型跨越式发展的办学思路及非传统专业“双互动”专业建设模式,即以旅游地学硕士、博士生培养占领制高点,推动本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互动;以生产、科研成果促进本科教育水平的提高,实现教学与科研的互动。

2007年起,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全域成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战略,决定对龙门山成都段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开发。龙门山成都段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成都理工大学承担龙门山成都段旅游资源普查项目。朱创业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整合省内科研院校力量,组织了80余名师生分赴成都龙门山段的五个市县进行考察调研,借助3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内,完成了成都龙门山段及周边6000余平方公里的旅游资源普查。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朱创业教授带着团队跑遍了龙门山段五个市县,进行旅游资源综合普查,从地质构造、旅游景观、生态环境、地质灾害到区域经济、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传说典故……

这是四川省首次大规模的旅游资源普查,形成了长达350余页的《龙门山成都段旅游资源普查报告》,并将普查成果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建立了龙门山成都段旅游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意想不到的是,《龙门山成都段旅游资源普查报告》刚刚完成,2008年5月12日就发生了震撼全国的汶川大地震。

“5·12”汶川大地震之后龙门山段旅游资源受损情况怎样?龙门山还能发展旅游吗?这是一个从成都市委市政府到成都市民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地震后不久,朱创业教授就带领研究团队奔赴成都龙门山段地震灾区,开展灾后旅游受损调查,并迅速给成都市政府提交了《汶川地震灾后龙门山成都段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尽管旅游损失巨大,旅游市场短期受挫,但全世界都在关注汶川地震灾区,旅游市场前景广阔。朱创业教授建议加快建设龙门山旅游产业经济带,使旅游业成为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先导产业,成为灾区经济恢复发展的动力产业,成为灾区人们生活改善社会稳定的和谐产业,成为灾区扩大增收促进就业的惠民产业。

在汶川大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过程中,朱创业教授承担了成都市政府和四川省旅游局委托的《成都市汶川大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编制任务,提出了灾后成都市旅游业“一加快,三集中”的发展思路,即加快龙门山旅游产业带的建设,形成全市旅游“一区(城区)两带(龙门山旅游带、龙泉山旅游带)”的总体格局;将旅游生产要素向旅游景区、旅游城镇、旅游村落三个空间集中,将休闲度假服务设施向山前旅游城镇和山地运动休闲度假旅游区集中,将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向山前和平原集中。

该规划所提出的成都地震灾区旅游业恢复重建重点项目被列入国家汶川地震灾区旅游业恢复重建计划,为争取国家投资及兄弟省市援建起到了积极作用。2010年成都市旅游经济指标已超过震前水平。成都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认为,“规划引领重建”是旅游业灾后恢复重建的灵魂。

成立学院

推动人居环境专业学科发展

2010年10月21日,成都理工大学组建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这是该校在国家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由地球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旅游管理、园林专业,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等相关专业整合组建的一个新学院。作为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首任院长,朱创业教授提出了“依托资源环境优势学科,全面建设以规划设计为特色的人居环境专业学科,以大旅游、小城镇、风景园林和生态建筑为研究方向,强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大功能,建成优势特色明显的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的学院发展思路,提出了要把学院建设成为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旅游策划师、城乡规划师、建筑设计师、园林工程师、景观设计师的摇篮的发展愿景。学院新增了风景园林、城乡规划专业等专业,成功申报了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初步形成了以规划设计为特色的人居环境专业学科群。

服务乡村

把梦想写在祖国大地上

朱创业教授一直把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作为服务乡村的一个重要推手,承担了《四川省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报告》《四川省乡村旅游质量等级评定标准》《郫县: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山东省滕州市重点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策划》《湖南长沙县开慧镇旅游发展提升规划方案》等数十个省内外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规划和研究项目。

2015年以来,朱创业教授及团队先后参加原国家旅游局旅游扶贫规划公益活动和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义务承担了阿坝州红原县下哈拉玛村和日干村、凉山州盐源县山南村等地的旅游扶贫规划任务,针对这些少数民族贫困村紧邻旅游景区的区位条件,提出了“生态优先、景村一体、文旅结合、产村相融”的高原景区依托型旅游扶贫开发模式。2016年,《阿坝州红原县下哈拉玛村乡村旅游发展扶贫规划》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旅游扶贫规划示范成果”,被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评为“四川省旅游扶贫规划示范成果一等奖”;2017年,包含下哈拉玛村在内的红原县月亮湾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9年,红原日干乔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朱创业教授还带领学院师生,积极帮扶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黑水县是成都理工大学对口帮扶县,也是红军爬雪山经过的革命老区。朱创业、梅燕教授义务为黑水县编制了《黑水县甲足村旅游扶贫规划》,提出了贫困山区“沟域农文旅综合体”旅游扶贫开发模式,还带领学生先后对黑水县甲足村、昌德村、羊茸村等多个民族村寨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进行指导。组织学生赴黑水县开展“星火燎原红色研学旅行”和“香猪花海”农创活动,为昌德村送去精心编制的《星火燎原红色研学旅行》研学教材和40套小红军衣服及文具,为木都村策划设计了“香猪花海”系列精彩纷呈的农文旅活动,得到当地村民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

可喜的是,参加黑水帮扶活动的学生提交的《星火燎原红色研学旅行基地》《香猪花海农创项目》两个作品分别获得第五届四川省“互联网+”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和铜奖。

此外,朱创业教授和李娴副教授还为革命老区旺苍县编制了《旺苍·中国红军城旅游景区旅游总体规划及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提升方案》《旺苍县木门旅游景区旅游总体规划及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提升方案》,提出了“坚持红绿结合、传承红色基因、景村一体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扶贫开发模式。

2018年,旺苍·中国红军城和木门两个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年,旺苍·中国红军城被评为“四川十大红色文化地标”。2019年,《旺苍·中国红军城旅游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荣获四川省旅游协会、四川省旅游学会颁发的“2019年度四川省旅游规划优秀成果奖”。(曾灵 周琳奕 冉雨潭 吴映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