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东智在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现场留影
在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上,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62名各省学科组第一名选手共同参赛。最终,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副教授、青年教师袁东智荣获医科组第一名,取得四川大学历届最好成绩。
万物兼济
真理之川上下求索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是国家首批理科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基础医学与法医学是教育部的特色专业。相比临床医学来说,基础医学处于社会大众关注的盲区,却是现代医学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引擎。“临床上所使用的治疗手段,比如用药,我们怎么知道这个药可以给人治病?这个药它是怎么发现的?它的机制是什么?安全性如何?这些都是基础医学的战场。”袁东智介绍说,“基础医学译为Basic Medicine,强调的就是Basic(基础)。我们是整个医学的前置内容,我们致力于回答为什么。”
博士研究生孔令楠是袁东智组内今年最后一位春节回家的学生,她正在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造模实验。该病发病原因不明、机制不明但却是困扰妇女的主要问题之一,若该领域的基础研究能取得实质性成果,便可能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解决路径。今年,孔令楠买了1月30日回家的票,她说:“还是希望等实验结束了再回家,这样休息也可以安心一些。”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设有12个教研室(系),3个研究室和1个研究所。袁东智隶属于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师从岳利民教授。12个教研室(系)之间并非泾渭分明,科学的道路宛如繁忙交错的十字路口,大家前进的方向不同,却能在偶尔“汇聚”之时为彼此提供不同的视角和路径。近年来,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围绕细胞应激、DNA损伤修复、神经退行性疾病、病原体感染、卵巢相关疾病、氧化还原信号调控、麻醉药药代动力学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的成果,并在法医物证鉴定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问及袁东智想做怎样的研究,他略加思索,又坚定地说道:“去回答科学真正的问题吧!”
科研和教学
出自“单纯的热爱”
说起袁东智,不少华西的医学生们都有深刻的印象,觉得他不像是从教仅6年的80后教师。袁东智的办公室充满年轻的色彩:显示器上挂着头戴式耳机,桌角放着三个变形金刚模型。他说,他对科研和教学的态度,就和对待电子游戏和模型玩具一样,出自“单纯的热爱”。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拥有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精品课程,承担了四川大学口腔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护理学、药学等全部医学学科和部分理工学科的基础课教学。袁东智曾粗略估计,目前他的平均年授课在490学时左右,而这只是生理学教研室老师授课学时的平均数。为了准备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袁东智近半年时间处于“半停工”的状态,特别是科研进度被迫搁置,但是为了不耽搁学生的学习,他自己要求不减教学工作量,加上2020年在疫情之下,他采取了线上授课。经过努力和协调兼顾,教学比赛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而现在袁东智也回归了热爱的工作中。提起教过的学生,袁老师一片纯爱溢于言表,他认为不能以先天潜质划分学生,而更看重其钻研的态度,他希望自己能为有志者提供成长成才的平台。
砥砺前行
不负期望和使命
铺满一桌的奖状足以见证袁东智6年充实的科研和教学时光: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医科组一等奖、四川大学“未来教学名师奖”、四川大学“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竞赛一等奖……这些成绩和荣誉也代表了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奋进的缩影。袁东智说,未来2~3年,面对学院教研室一些老教授的陆续退休,年轻的老师们必须迎头赶上,接过火炬砥砺前行,不负前辈们的期望和推进学科发展的使命。
春节前夕,四川大学华西逸夫基础医学楼外已人烟寥寥,唯有一树海棠和梨花争艳。楼前两块名为“学无止境”的景观石映入眼帘,恰似无言的伙伴每天注视着来往的师生。不少实验室的门外张贴了艳丽的福字和春联,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休息的提示,而对于老师来说这是开启研究工作的信号。“学生都回家了,我也有时间来做做自己的研究了。”袁东智笑着说,“高校有一个相对自由、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我可以去探究科学领域内的问题,然后把自己的所思所悟都教给学生。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觉得这个过程是很开心的事情。”(王薇 边子捷 梁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