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1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220余项供需内容发布 推动创新成果加速落地
2025“科创天府·智汇蓉城”新材料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大会举行

321日,2025“科创天府·智汇蓉城新材料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大会在成都市举行,旨在助力创新产品找市场,搭建新材料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对接桥梁,精准挖掘一批新材料领域的创新宝藏

大会由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成都市先进材料产业生态圈联盟、成都市技术转移联盟共同主办。其间,发布了220余项供需内容,吸引了来自政府、高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及科技企业各方代表130余人参加。

打通供需两端任督二脉

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作为大会的重头戏之一,现场发布了《新材料科技成果供应清单》《新材料企业技术需求清单》。两份清单聚焦新材料领域,精准对接供需两侧,搭建起高效信息交互桥梁,推动创新成果加速落地。

两份清单囊括了60余项高校院所的成果项目,梳理出50余位高校教授的新材料科研方向,收纳90余项在蓉高校的高价值材料专利,同时还挖掘梳理出成都、遂宁、德阳、眉山等地20余家材料企业的技术需求项目,充分提升了科技成果的曝光度,切实帮助创新成果对接实际应用场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通过今天的发布会,后续,供需双方还会深入交流磋商并公布正式信息,企业将依据材料研发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应用领域开展精准对接,全力推动成果转化。代表先进材料联盟发布企业技术需求的轮值理事长单位、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成荣说道,在当下市场环境中,企业竞争核心聚焦在创新与产业化。供需双方发布信息意义重大,它能精准勾勒应用场景,促使材料研发与实际需求无缝对接,为整个产业链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搭建专业化服务链条

促进3项校企项目现场签约

此次大会,成都积极发挥创新资源优势,汇聚了来自遂宁、德阳、眉山等地科技企业,搭建起供需对接校企合作成果转化政策赋能产业协同的专业化服务链条,成功促成3项校企联合创新项目进行签约。

现场,四川大学教授团队与成都俊马密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团队与康泰塑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四川川大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与成都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3项校企联合创新项目成功签约,不仅意味着产学研深度融合有了实质性进展,更预示着新材料领域将注入新的研发活力,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迈向新高度,提升区域新材料产业整体竞争力。

我们这次与四川大学签署了关于纤维复合特殊密封材料技术联合研发的意向协议,简单来讲就是运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实现良好的密封性,解决发动机的漏油、漏水、漏气等问题。成都俊马密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渊介绍道。同时,活动现场发布的两份供需清单也引起了邓渊的兴趣,他希望能够从中寻找到潜在的合作伙伴,会后继续进行沟通碰撞。

如何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与科技创新相互赋能,实现互利共赢?

对此,成都新材料产业研究院院长、成都市先进材料产业生态圈联盟秘书长刘全以“‘高校+企业+政府协同创新:新材料赋能成都建圈强链新生态为题作了演讲。刘全建议:成都可联合绵阳、德阳、乐山、眉山,在半导体和新型显示材料、先进电子元器件材料、智能终端材料领域展开合作;联合德阳、眉山、遂宁,聚焦动力和储能锂电材料、光伏材料、氢能材料、汽车轻量化材料,助力新能源及汽车产业发展;携手绵阳、德阳,在高强、高温、高性能及特殊用途的先进结构与功能材料方面发力,推动高端装备与前沿应用发展。

对接会上,科技创新项目——“透明陶瓷材料研发及产业化进展、产业创新项目——“仿生荷叶结构功能材料开发及应用进行了现场路演,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中试平台和成都产业集团产业园区进行了现场推介。(黄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