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0 期 / 第5版:乡村振兴
“十四五”开局良好 今年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聚焦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农情民生

1月18日,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拉开帷幕,省长黄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称,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疫情灾情的冲击影响,我省经济发展稳中加固,稳中提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根据报告,2021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5万亿台阶,达5.38万亿元、增长8.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10.3%。报告对去年全省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并安排部署了今年我省主要工作。

2021年·总结

“三农成绩单”振奋人心

乡村全面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去年,我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落实监测对象帮扶措施,226万脱贫劳动力实现务工就业。选派新一轮驻村干部3.4万名。全国首个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在川落户。

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划分乡镇级片区809个,以片区为单位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率达97.5%,1292个村探索开展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新增家庭农场1.1万家。

实施“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行动,设立100亿元乡村振兴投资引导基金,实施农村危房和农房抗震改造。

稳步发展现代农业

新增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总数达13个、居全国第一。出台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目标考评细则,建成高标准农田470万亩,粮食产量超358亿公斤,生猪出栏6314.8万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

持续惠民生增福祉

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省参保人数达 6360 万人;实施儿童关爱服务项目1100个,惠及留守儿童、困境儿童 130 余万人。下达救助补助资金 114.9 亿元,兜住 500 余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深入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2022年·部署

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控“非粮化”。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450万亩。全面摸清耕地底数,加快恢复补充,守住耕地红线。生猪出栏稳定在6000万头左右。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突出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扎实推进浙川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深化粤川合作;持续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培育壮大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

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和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园区2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3个。新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98家,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录10.5万个,新增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试点县80个。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5个以上。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高质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提升行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8万户。推动四好农村路提质扩面,打造“金通工程+天府交邮通”品牌。升级改造农村电网,推进乡村水务试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乡村文化惠民工程,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利用。强化农村人才支撑,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化家庭农场主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职业化试点。

推进重点民生领域补短板提质量

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开展困难群体精准就业帮扶,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推进农民工服务保障“十大专项行动”,加强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打造“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

试点开展“明眸皓齿、正心立身”健康工程,提高孤儿和困境儿童兜底保障水平。加快建设国家、省级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成150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王翠菊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