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4年开始,她从一个农村普通妇女被推选为村妇女主任,再到村党支部书记、副乡(镇)长、镇党委副书记,在不同岗位任职15年来,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心系贫困群众、敬业实干为民,工作成绩突出。近几年来,她连续三年被评为东坡区“优秀公务员”,连续三年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8年她还被评为眉山市“巾帼扶贫先进个人”。
一项项闪亮的荣誉背后,凝聚着梁雪丽的担当与奉献。
“群众住上安心房我就快乐”
“我家能住上这样舒适安全的新房,数梁书记帮忙最多。”万胜镇祝山村2组易地扶贫搬迁户李金华虽然搬进新居已有一段时间了,但至今依然激动难抑。
李金华一家3口原来的住房处在偏僻地带,是破旧的土坯瓦房,年久失修、墙体裂缝,不仅居住起没有安全感,出门还要走一段泥土路,饮水条件也不好。“其实我做梦都想把房子修一下,但家里贫穷,没这个经济能力。”李金华回忆道。
2017年8月,李金华终于等来喜从天降的机会,镇上分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梁雪丽来到他家,经过一番实地精准摸排了解,李金华家很快被纳入易地扶贫搬迁户行列。
享受的政策下来,资金也有了着落,建房选址却成了难题。梁雪丽了解到,按照易地建房设计方案,李金华需搬迁至200米外的村道旁修建,由于选址在这里的地基属其他农户田块,因补偿意见不一,几经协商无果。眼看动工时间一天天过去,李金华开始有些焦急,而更急的是梁雪丽:“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施工拖不得,也等不起。”于是,接连几天,她每天来到村里,召集村组干部反复找农户协商,终于做通了对方工作。在开工建设过程中,梁雪丽三天两头来到工地,亲自督促指导,生怕有什么“闪失”,终于确保政策投入资金用在了“刀刃”上,让李金华一家喜迁“一厅两室一厨”的新居。
“这里居住条件好,水、电、气配套,出门交通方便,简直太安逸了。”告别破旧房的李金华感叹,“这都是梁书记的功劳。”
解决贫困群众住房问题是脱贫攻坚的一大主攻方向,万胜镇共确立易地扶贫搬迁户和保障性住房改造户99户,面对情况复杂、户多面广、标准要求高的压力,梁雪丽从调查摸底排队、争取政策支持、房屋建设选址、施工质量把关、竣工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身先士卒,尤其是进入工期建设的紧张阶段,她每天早起晚睡,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不久前的一天,难得休个周末的梁雪丽决定同家人一起团聚吃饭,可中午刚上桌端起饭碗,有个村紧急的电话就打了过来,让她赶紧去处理。对此,梁雪丽愧疚话都没来得及说,碗一放就朝村子里跑。当妥善处理完该村的事情,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镇机关食堂就餐,而此时已是晚上10点半了。对此,梁雪丽不以为然:“只要让群众住上安全保障的好房,我再苦再累也快乐。”
在梁雪丽的不懈努力下,全镇67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和32户保障性住房户,全都如期住上了新房,不仅省、市、区几轮检查合格,而且成为全区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典范。
“交通‘瓶颈’不破就是我的失职”
“以往的泥土路很窄,运输车开不进来,水果卖价一直不高。我虽有早已挂果的5亩果树,还是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艾光村村民杨帮如深有感慨地说,“自从梁书记帮我们修好了水泥路,现在农资、水果运输方便,价格上去了不少,要不我咋能脱贫哟。”
艾光村党支部书记刘利梅介绍,村内最偏僻的地方有一处成片集中的果园,共涉及150户农户的果树,虽然大多挂果投产,水果品质也不错,但却总是卖不起好价。最大“瓶颈”是受运输条件制约。
刘利梅告诉记者,村里住户较集中的地方到果园只有一条2000米长的通道,全是又窄又烂的泥土路,沿途两边少有住户,货运车辆难开进去,农资、水果运输全靠肩挑背磨。近些年,村里修路议题的会开过不少,但由于筹资问题等种种原因,致使议了多年的路修不起来。果园里不少像杨帮如一样种有果树的农户,因为受运输难困挠,影响了卖果收入,进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行列。
“这里的交通‘瓶颈’不破,就是我这个联系村干部的失职。”梁雪丽从驻村工作一开始就把修路作为当务之急的大事来抓,上跑项目支持,下行实地勘察,制定设计方案。去年5月,随着65万元的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项目资金到位,一场改扩建该路段的战斗全面打响。梁雪丽几乎每天来到施工现场,全程组织协调,挥洒一脸热汗,经过20多天的紧张施工,终于建成了这条2000米长3米宽的水泥路。
如今,该片果园年产水果100余万公斤,由于运输方便快捷,商贩争相来购买水果,让果农普遍卖得了好价,大家无不对梁雪丽充满感激。
“决不能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万胜镇除部分平坝,大多属浅丘和山区,农户居住分散,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滞后。在近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全镇经过精准摸底排查,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23户1442人,脱贫攻坚户数多、任务重、压力大。作为镇分管该项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梁雪丽坚定地说,“要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决不能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梁雪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结合全镇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选择难度大的贫困户为试点。龙池村4组贫困户李自奎,家住与蒲江县官帽村接壤的高山坡上,经济条件落后,家庭无收入来源,与母亲相依为命。2016年春,对口帮扶联系李自奎的梁雪丽走进他的家门,首先从产业脱贫上为李自奎“支招”,“人家蒲江的官帽村发展樱桃产业,配套采摘旅游,搞得红红火火,而你家所处的位置仅与他们一山相隔,地理、气候条件相似,如果也搞樱桃种植,何愁摆脱不了贫困。”
“梁书记,这事我早就想过,可没有启动资金,山里交通也很闭塞。一句话,难呀!”李自奎说。
“只要你有信心,办法总是有的。”梁雪丽一方面帮助李自奎制定产业脱贫计划,推荐他外出参观学习,接受相关技术培训;另一方面,为他协调租用部分农户的土地,也积极争取相关扶贫资金支持,并帮助他解决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当年,李自奎便购置优质樱桃树苗1000余株,栽植面积16亩。在去投产见效的同时,梁雪丽还根据区交通局扶贫基础设施项目,拓宽硬化李自奎家所在的龙池村4组2公里长、4米宽的组道,并把水泥路延伸到他的家门。利用交通条件改善的契机,李自奎还搞起了农家乐,使樱桃采摘与乡村旅游融合,效果显而易见。近日,李自奎喜滋滋向记者透露:“今年樱桃一季采收下来,获纯利不下15万元。”
此外,摘掉贫困帽的李自奎还依托他的樱桃产业,成立全镇首家樱桃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种植樱桃面积800余亩,依托该产业的蓬勃兴起,全村脱贫致富的村民比比皆是。
如今,万胜镇423户贫困户不仅实现了全摘帽,而且在巩固成果中走上了致富路。他们都表示:“能够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多亏了干实事的梁书记。”
(陶广汉 张开磊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