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说法过于片面。
老品种作物可能在风味上有“回忆中的味道”,但因为产量低、难管理、易损耗,难以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也跟不上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新品种作物通过科学选育,在产量、抗病虫害能力、耐储运性以及适应机械化生产方面都有显著提升,这些进步对于保障粮食安全、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市场需求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可以尊重保护老品种作物的情怀——老品种作物的独特基因是育种的宝库,但不能盲目跟风夸大老品种作物的优势,更要看到现代农业科技带来的安全感和便利性。
不过大家也要抱有期待,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既然解决了吃饱的问题,吃好自然也会提上日程,这些老品种作物的美味将来一定会被育种家们一点点加入到我们吃的新品种作物里,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吃到更美味的农产品。
作者:张聪 农业与种业专业研究生
审核:杨来胜 兰州农科院研究员 中国作物学会会员
科学辟谣平台 (本报合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