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24日,眉山市东坡区修文镇岳营村果农李桂花正在李树林里采摘李子,见到记者一行人,她介绍道:“我种植的‘黄金奈李’7月下旬成熟,加上已经卖完的‘凤凰李’,今年65亩李子平均亩产2.5吨,按收购价每千克8.6元计算,亩产值达21500元。”
李桂花老家在东坡区万胜镇龙池村,一直以种植水果为生,但位置偏远、自然条件差,产业发展受限。为扩大发展空间,她和丈夫来到岳营村,流转了这片荒坡地。李桂花夫妇考察了土地情况后,从老家带来李子、油桃等作物秧苗,经过修路、打井、通电、整理土地等,种下数千树苗。几年后,果树全面投产,油桃收益可观。但李桂花发现,这里土质、气候更适合李子树生长,而且“凤凰李”价格高、管理简单、成本小,更有前景。2010年起,她调整品种结构,改种“凤凰李”等优质水果品种。
生产管理中,李桂花按照绿色标准,施有机肥,精心管护,进一步提高了李子的品质和产量。自2013年投产以来,产量持续攀升,不愁销路。今年虽受气候影响,但因管护得当,产量仍然稳定,总产量达162.5吨。李子个大、脆甜、离核化渣、皮薄肉厚,很受欢迎。李桂花感慨道:“过去的荒坡地真正长出了‘金果果’。”
此外,李桂花还带动乡亲增收。果园稳定务工村民有6人,关键时节临时务工村民最多达40~50余人,日工资120~150元,还安排免费伙食。同时,她还带动和指导周边村民种植水果,如今水果产业已挑起当地农民的增收“大梁”。(陶广汉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