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0 期 / 第6版:专题
脚踏实地 迎难而上 转型升级
资中县用丰硕“橙”果带领乡亲致富奔康

内江市资中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城北的文庙和武庙作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基地,一直备受全国人民的青睐,但近些年来,再提及资中县,大家脑海中想起的,却是那酸甜爽口的资中血橙。

据了解,资中县大力推广资中血橙,发展血橙产业,源于原县域农村经济发展明显滞后,全县33个镇、391个村中贫困村高达102个,为此,县委县政府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帮助农民持续增收、带引贫困村共同奔向全面小康作为头等大事,经过三十余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在资中县建成了全国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血橙产业基地,年产资中血橙40万吨,不仅带动所有贫困村摘帽退出,也实现了23098户65465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时资中县资中血橙特优区经农业农村部等9部门认定,入选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拥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3个国字号园区,并荣获“中国血橙之乡”金字招牌。

为进一步了解资中县通过种植血橙实现乡村振兴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笔者于近日来到示范园主题旅游区,此时一阵山风吹过,园内橙香四溢,依山而植的橙树、绵延起伏的橙林、望而垂涎的橙果随风摇曳,赏心悦目的画面让游客们流连忘返,大家纷纷拿起手机,记录资中县日益壮大的血橙产业一跃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宏伟蓝图。

血橙产业基地风貌

脚踏实地

血橙产业聚合力

资中县东西长64公里,南北宽52公里,地貌以丘陵为主,可耕地面积约126万亩,大都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可以解决温饱问题,但始终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步伐的加快,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纷纷选择走出农村、外出务工,农村逐渐“空心化”,土地撂荒现象越来越严重。

为改变这一现状,资中县委、县政府和乡镇各级部门工作人员深入农村走访调研,以期找寻到切实可行的破题思路。经调研发现,资中县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县60余万亩旱地中有近50万亩旱地属于紫色土类,紫色土类发育于亚热带地区石灰性紫色砂页岩母质土壤,非常适宜种植柑橘类经济作物。

尽管自唐代以来,资中县就有种植柑橘的传统,但在调研中,工作人员了解到,大部分乡镇种植的柑橘都是红桔和椪柑之类的品种,因品质一般,始终无法提高经济效益。1992年,资中县从中国柑橘研究所引进了血橙,该品种不仅产量高、品质好,还深受市场欢迎。但在最初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资中血橙的推广一直处于自发状态,大多为农户利用自家土地种植,没有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产业。

为此,资中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切实抓好资中血橙产业发展工作的意见》《资中县血橙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设立专项资金,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分别对血橙育苗、生长管护等阶段给予每亩200~1000元的补贴奖励;整合资源、协调金融机构,为发展血橙产业量身定制出“惠农血橙贷”“共享血橙贷”等一批具有针对性的信贷产品,并比照央行同期基准贷款利率,给予5年的财政贴息。

迎难而上

技术推广终破局

血橙是一种风味极佳的甜橙,原产于意大利,是我国大力推广的优良橙类品种。资中县委、县政府看中这一优良“橙”果,先后出台了《资中县血橙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广血橙,以期通过发展血橙产业助力农户致富奔康。

然而在第一轮的推广中,资中县委、县政府就迎来了巨大的挑战,新推广的血橙上市时,大部分口感不佳,不是淡而无味,就是酸得难以下咽。品质低下的血橙自然无法打开销路,村民们因此怨声载道,有人认为是因为品种不好,有人认为是因为土质不适合,也有人怀疑自己上当受骗,直言要挖掉橙树重新种植传统型粮食作物。

资中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实地走访农户,从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来看,多数农户种植的血橙品质欠佳,经过仔细分析,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管理随意,果农依照以前种植柑桔的经验管理橙树,普遍存在着氮肥施得过多,采摘时间过早的问题;另一类是严格按照技术要求管理,但血橙品质依然不理想,这部分农户在低山窄谷地区种植橙树,其自然土壤的耕性不及丘陵地区,尽管农户在橙苗定植时做了定植穴内部土壤改良熟化工作,但因开挖的定植穴太小太浅,树龄增长后根系向四周蔓延,早已超出熟化土壤的范围,扩展到了生土之中,从而影响了血橙的品质。

走访调查的结果让农技人员既感到高兴又倍感压力,高兴是因为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相信经过改良,一定可以让血橙的品质迈上新台阶;倍感压力是因为农村传统的耕作观念和方式绝非朝夕之间就可以转变的,因此农技人员需长期深入田间地头,逐村逐户传授农户橙树管理经验。

同时,针对发展血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资中县农业农村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精心制定了血橙技术推广培训方案,进一步加强了种植户的技术培训,2010年资中血橙的品质迅速提升,多数橙果还在树上就被提前预订一空,市场上出现一果难求的局面。

资中血橙一炮而红,经原产地意大利专家品鉴和国家质检总局审核,扎根资中县多年的血橙已具有鲜明的地方特性,不仅富含维他命C和维他命E,还含有花青素苷等其他柑桔类水果罕见的多酚化合物成分,其固酸比、糖酸比都可与原产地意大利相比拟,明显优于国内其他地区的同类品种。

资中血橙硕果累累

转型升级

找准痛点开良方

经过多年的努力,资中血橙产业已逐渐迈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资中血橙不仅在多项全国赛中屡获金奖,还被国家质检总局确认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不过,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新的挑战又接踵而至,虽然资中血橙总体表现不错,但由于其成熟上市时间大都集中在春节前后,逐步出现了上市集中期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销售压力剧增。

面对新情况,资中县委、县政府及时出台了《资中血橙产业提升实施方案》,主动加强与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血橙新品种选育及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建立资中县血橙研发中心、血橙种苗繁育基地和品种对比试验园,研发出了早红血橙、春红血橙和血橙8号等系列新品种,其中血橙8号4~5月成熟上市,通过冷藏保鲜,可保留至8月也依然新鲜如初,不会干瘪枯水。

错峰上市的血橙新品,一举破解了上市时间过于集中的难题,还有效提升了果农种植血橙的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为弥补传统经纪人收购鲜销的短板,资中县委、县政府与时俱进,积极加强与电商平台、直播平台和物流配送公司的合作,及时将质优价廉的资中血橙源源不断地送到全国各地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和消费者手中。

资中血橙产业稳步发展,其产量在四川乃至全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全县果农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部分乡村贫困户却在其中获益不多,究其原因,是因为血橙的种植栽培不仅需要投入劳动力,还需要掌握园地整理、水肥管理、短梢修枝和病虫害防控等技术,而部分贫困家庭由于家中缺乏劳动力,以及受到自身知识水平限制未能精准掌握果树管理技术,导致其错过了管理果树的最佳时间。

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后,资中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血橙产业作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着力点,全县以贫困村为重点,下派了第一书记245人、驻村干部204人、农技员253人、专家服务团23人,他们扎根农村,指导帮扶对象适时进行橙树管理;建立益农信息社33个、农民夜校386个,手把手对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增加造血机能。

同时,资中县委、县政府针对县域内血橙贮藏技术原始、后期加工环节缺失等问题,加大政策、资金的倾斜力度,引导和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冷藏和加工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了现代冷藏设施169座、智能分选和加工生产线10余条,年鲜果处理能力达10万吨;与浙江大学等院校就血橙的精深加工开展县校合作,开发出血橙酒、血橙冻干片等多个精深加工产品,血橙产业链得到了有效延伸。

为促进血橙产业的综合利用,资中县委、县政府还通过招商引资,改造了资中血橙集中连片区内闲置农房的风貌,改建民宿160家、农家乐78家,吸收家庭农场4000个和农户近800名参与其中,成功打造出了集血橙观光采摘、血橙科研科普、血橙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血橙主题特色乡村旅游景区。去年,全县血橙主题乡村游超3000万人次、农民户均增收3万余元。

现在,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资中血橙不仅远销全国各地,还走出了国门,畅销俄罗斯及东南亚等地区,资中县也凭借资中血橙,真正实现了乡村美、产业旺、农民富的目标。(曹高廷)

资中县文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