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7 期 / 第3版:科协之窗
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首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农科专题报告会在蓉举办

本报讯 5月21日,首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农科专题报告会在四川农业大学举办,5位大会优秀论文获得者作主题报告。四川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徐勇,四川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占元出席会议并致辞。

人为碳排放与气候变化有何关联?耕地土壤是如何利用其碳储量缓解气候变暖压力?如何利用农业活动开展土壤增碳计划?报告会上,四川农业大学资源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所教授李启权以“近40年成都平原土壤剖面有机碳变化特征”为主题分享了研究成果。他介绍,成都平原具有人口密度大、土壤利用强度大的特点,非常适合开展土壤剖面有机碳的动态研究,通过多次采样普查,团队发现不同土层的有机碳变化存在着明显差异。围绕土层有机碳变化规律,李启权从研究背景、动态变化、方法数据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了详细的研究过程。

近年来,羊肚菌凭着极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受到消费者热捧,而各国专家学者在野生羊肚菌的驯化过程中,却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报告会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谭昊围绕“羊肚菌人工栽培——品种、养分供应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努力”主题作了一场关于“蘑菇”的专题报告,他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为参会人员讲解了羊肚菌的驯化历程和人工栽培要素、品种选育、种植条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此外,报告会上,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郭超、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黄琳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教授郭松分别作了题为“薏苡纸壳基因的克隆与利用”“鸭茅基因组装及其系统进化与开花调控研究”“中国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籽粒矿质养分变化趋势及氮肥响应”的主题报告,同样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关注与热议。

“今天的大会非常精彩,各位专家为同学们分享了从土壤结构到粮食作物、食品保健、药用植物以及食用真菌的研究成果,对同学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专家们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对科技兴农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也让学子们认识到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撑,通过开展基础性、应用性的创新研究可为乡村振兴带来有力的促进作用。”报告会结束后,会议由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重大病害抗性机理与应用研究室主任陈学伟主持。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重大病害抗性机理与应用研究室主任陈学伟表示,专家们所作的报告代表性和针对性强,对于学生学术水平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校老师及学生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会议。(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