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3 期 / 第1版:要闻
两地合力 提升油菜产业链价值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题论坛在邛崃举行

本报讯 320日,由重庆市科技局、成都市科技局、邛崃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油菜产业链价值提升与前沿发展论坛在天府现代种业园举行,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农业科技新成果在油菜产业链中的示范应用推广。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国家农业检测基准实验室(生物毒素)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武,西南大学教授李加纳出席论坛。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成都市科技局、邛崃市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国家、重庆市、四川省、成都市的相关农业高校院所、政府相关部门的代表等150余人参加论坛。

论坛上,邛崃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邛崃油菜产业发展。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天府现代种业园内建立西南研发中心,开展油料作物改良、新品种研发、油料技术创新等工作,进一步推动邛崃市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咖齐聚

分享新技术新成果

论坛现场,围绕油菜产业链价值提升与前沿发展,院士专家分享了新技术、新成果。王汉中以“植物硒高效现象的发现与利用”为主题进行了分享,其研究团队开辟了人类获取有机硒的新途径,研究品种“硒滋圆1号”系全球首个硒高效农作物杂交种,对富硒蔬菜、富硒食品、有机硒加工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表示,中国农业科学院是国家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与邛崃市人民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基础研究的优势,深挖油菜产业的每一价值点,以科技创新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打造可以复制推广的“邛崃模式”。

李培武以“植物油营养品质与风味研究进展”为题进行演讲,介绍了食用植物油料油脂中特异营养成分及检测和未来技术、产业发展方向。他指出,食用油品质检测是一个全球难题,油脂分子原位识别检测、甘油三酯特异营养成分检测等技术还不能满足高品质食用油生产需求。通过长期科研攻关,研究团队实现脂肪酸测定由实物标准向电子标准的跨越,突破植物油甘油三酯酰基位置异构体分离和鉴定难题,实现由脂肪酸向甘油酯分子检测技术跨越。“要瞄准国际前沿、瞄准人民生命健康需求,贯彻‘四个严’标准,从检测来讲,要从5S标准迈向‘SO标准’(Smart On-line);用好油料油脂智慧云平台,实现数据存储检测溯源等,推动多用途开发;要加强现代生物学学科和现代检测学科的融合,促进油料、食用油等品质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李培武说。

成渝携手

赋能农业新业态

成渝如何“合力”推动农业新发展?论坛上,两地专家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李加纳长期从事油菜遗传育种工作,他说:“无论是从产量还是经济效益看,川渝地区油菜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仍面临着生产成本高的难题。”他指出,要解决这个难题,成渝要携手合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一方面需要继续依靠技术提高油菜品质,另一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开发油菜价值,以高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此外,两地都有发展乡村旅游的潜质,需要打响观光品牌,未来发展潜力很大。”

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研究员李浩杰看来,近年来,成都油菜产业发展迅速,成都地处平原,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不仅经济效益显著,旅游观光产业正蓬勃发展;重庆多山地,但油菜产业基础研究能力雄厚。他表示,成渝油菜产业发展各有特色,双方可以此为契机进行优势互补,实现油菜品种的优化与创新。(本报记者 马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