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3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绵阳“土专家”获四项国家专利成美谈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为绵阳江油市小溪坝镇三合村9组农民冯年高的节能高效水动石磨、挂面自动旋转低温烘干装置等三项技术颁发《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和一项《外观设计专利证书》,一时在该村成为美谈。

村里有个“土专家”

冯年高今年70岁,是三合村土生土长的农民。虽说只有小学文化,但他从小喜欢钻研,焊工、电工、钳工、油漆工样样精通,木匠、铁匠、石匠集于一身。他的口头禅是“艺多不压身”。

村里潼江边有一个修建于嘉庆元年(1796)的古老水磨,常年供村里人碾米磨面之需。随着时代进步,村民们都到电动的打米房去碾米磨面,水磨渐渐无人问津。

十年前,冯年高把水磨坊承包下来。他说:“水磨效率低,是因为一根轴只带一个石磨,我要技改成一根轴带五个石磨。这样一来,效率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于是,冯年高开始在脑海里设计蓝图。

冯年高一边琢磨一边设计一边实践,在实践中发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立即改进。为了安装五个石磨,他把主心的钢轴加长,钢轴一头装水轮,一头安装在屋顶的钢制圆洞里,圆洞内又加了铁砂和润滑油。五个石磨就等距离安装在钢轴上。这样一来,一开水闸,水流冲动水轮,钢轴便飞快旋转起来,石磨就开始工作了。而放在二楼上的麦子则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管道,匀速流到入料口。面粉磨出来后,再流到旁边的布袋里。

为了避免面粉飞扬,最初冯年高在每个石磨的四周围上铁皮,可铁皮不散热,碾出来的面粉容易结块,冯年高苦思冥想,决定用纱布取代铁皮。既解决了面粉散热的问题,又能防尘和防止面粉到处飞扬。

就这样,冯年高先后贷款10万元,花了八年时间进行技改,反复钻研,再凿石磨,五层叠加,以轴相连;挖渠引入潼江水,以水推磨,五道碾磨,一次成粉;渠中置电机,水力发电,加工面条,并供日常之需。技改后,水磨的效率提高了50倍。

获四项国家发明专利

笔者在潼江边的水磨坊看到,水磨导水渠里安着两个叶轮,叶轮各连接一根长长的钢轴,钢轴上安着五个石磨,石磨的外面都围着白幔,以防灰尘进去和面粉飞扬。一开水闸,激流冲击叶轮,钢轴旋转,10个石磨就跟着飞快转动起来。改良后,水磨坊一天能加工3500公斤面粉。

水磨改好后,冯年高的大儿媳张从容便辞职回乡帮忙,做起了水磨面加工。因为石磨磨面比机械磨面温度低,所以面粉,口感好,远销北京、重庆、成都等地。

2017年,在家人的劝说下,冯年高把他的水力驱动石磨、节能高效水动石磨、挂面自动旋转低温烘干装置、石磨外观设计等四项发明申报国家专利,并于近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了下来。村民们赞叹道:“没想到咱们村的大能人也当了一回‘爱迪生’!”(梁柱生 本报通讯员 田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