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董秀军,博士,中国共产党党员,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讲师,环工院实验室教工党支部成员,汶川地震中获“四川省抢险救灾先进个人”,国内最早提出将LiDAR(激光雷达)技术运用到地质方面的科研工作者。
见到董秀军时,他仍在办公桌前忙碌,一个接一个的电话,一份接一份的数据与报告令他应接不暇。
成为抢险救灾尖兵
断壁残垣,山体支离破碎,不知何时会来的余震让灾区人心惶惶……2008年的汶川救灾经历,如今对董秀军来说仍记忆深刻。灾情发生时,与救灾官兵并行的就是地质灾害防治专家,董秀军带着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第一时间到达了现场。地震引起的滑坡泥石流将道路中断,阻碍了救灾队伍的行进和物资的运输,为抢通这条生命之路,董秀军一行人使用地面三维扫描仪等科研设备调查灾害的几何形态、地形地貌,以及威胁对象的体积方量等,快速得到灾害调查数据,为道路的快速安全抢通提供了保障。
汶川地震救灾期间,董秀军住在一位村民家中,摇摇欲坠的危楼抵抗着一次又一次的余震。“由于道路塌方,村民们的粮食存储不足,我们每天只能喝稀饭、吃土豆,还要走很远的路到塌方路段进行监测治理,有时走到头晕腿软,现在想想都不知道那一个月是怎么熬过来的。”董秀军回忆着当时的怀景,来往的道路被巨石阻断,无法乘坐交通工具,董秀军杵着棍子,一走就是一天。几星期下来,鞋被磨得不成样子,脚上磨出了好几个血泡,但他仍忍着疼痛继续前行。“我们前行时会有一个安全员,遇到危险路段,安全员先冲过去探路,大伙也带着安全帽紧跟着冲。余震引发的滚石好几次就落在脚边。”谈起救灾经历,董秀军记忆犹新。接下来的十一年里,他还参与了“金沙江白格滑坡抢险”“723贵州六盘水滑坡抢险”“九寨沟地震救灾”等多个抢险救灾的项目,成为地质灾害防治战线的尖兵成员。
目光独到,潜心科研
董秀军一直关注着工程地质领域的前沿发展成果。“我们要走在这个行业前端,就得知道这个行业下一步可能往哪走,这样的触觉和灵敏性很重要。”为了让学生们能更方便的使用到最先进的仪器,他与老师们一起更革新了实验室的借用平台,减少繁琐的手续,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及仪器的使用效率,让最前沿的技术走近学生。
董秀军是国内较早提出将LiDAR(激光雷达)技术运用到地质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之一。在汶川地震后救灾工作中,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为当时监测预警塌方路段发挥重大作用;在甘肃黑方台滑坡抢时,通过机载雷达对山体进行扫描,得到整体精确的地形模型和相应数据……一次次的成功实践证明董秀军的努力没有白费。“2004年我们开始做地面激光扫描,10年之后这项技术开始普及;2010年我们就开始运用无人机,那时候四川省无人机都很少;现在我们做机载雷达的应用……在这个行业里面技术的推广,我们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董秀军谈起自己的成果十分自信,“通过我们的技术解决问题,获得别人的认可,是科研工作者最幸福的时刻了。”
三尺讲台,十载春秋
博士毕业后,董秀军担任成都理工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的教师,满满当当的课表充实着董秀军每一天。
“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论知识,也要让他们上手实践。”实践是董秀军的教学重点,研二学生徐明宇就是一名被董老师“历练”过的学生。2019年6月,徐明宇跟随导师董秀军参与广州西樵山地质灾害防控项目,在多次的跑现场、查数据等准备后,他开启了对自己颇具挑战的研究报告撰写。“刚接到任务时,我一头雾水,甚至连前言都不知道怎么写,好在董老师很细致地教我分类文献,写框架。他就是那种授人以渔的老师。” 得到方法后,徐明宇研读了大量报告,电脑上山体Li-DAR的模型图看了一遍又一遍,终于完成了一篇被认可的研究报告。
“我们的学生很多工作单位都抢着要,就是因为实践经历丰富,他们去过灾情现场,见过地质断层,亲自走到过滑坡后的山间。这样的一线经验是企业单位所看重的。” 董秀军说。除了在学校的引导,出野外的时候董秀军更是身先士卒,将危险扛在自己肩上。九寨沟地震后,他带领研究生们深入现场勘探,面对前方不知何时就会下坠的碎石,董秀军第一个冲向前去,为学生“扫雷排险”。
“我要更努力的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努力发光发热,奉献自己的价值,践行入党誓言。”作为环工院实验室教工党支部的一员,董秀军说道。(李宁馨 马骏 木木)
省科技厅与电子科大、川农大签署创新战略合作协议
本报讯 7月1日,四川——以色列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省科技厅举行。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东,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出席仪式并签约。
科技厅国合处汇报了我省近年来落实四川省政府与以色列经济部签署的研发合作协议开展的主要工作。曾勇、吴德分别介绍了近年来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与以色列开展的科技创新合作的情况,并对科技厅长期以来支持学校开展科技合作、人才交流、平台建设等工作表示感谢。
省委外办副主任张涛对近年来四川与以色列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祝贺。她表示,此次签约仪式,是我省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要阶段性胜利、经济全面恢复背景下举行的一项重要活动,彰显了四川与以色列交流合作的紧密性。近年来,我省与以色列科技创新交往不断深入,合作日益密切,交流合作也在不断向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发展。
刘东表示,此次科技厅与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是我省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的一件大事。他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强责任担当,创新合作模式,实现互利共赢。刘东还表示,科技厅将在科研项目、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及外专引智、人才培训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希望三方携手努力为全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成都以色列孵化器、成都以色列科技创新中心等省内产学研机构代表参加签约仪式。(本报记者 马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