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2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四川出台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指引

作为科教大省,四川高校院所集聚,科研力量雄厚,创新资源富集,具备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坚实基础,但在实践中,怕犯错、怕担责的思想顾虑,仍然是制约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的突出堵点。

如何破解这一问题?近日,四川出台《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工作指引(试行)》(以下简称《工作指引》),通过构建总则统领、尽职定标、免责划界、认定保障的完整制度框架,为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转化行为划定安全边界,打消其怕担责、怕出错的后顾之忧。

《工作指引》有哪些内容?该如何落实?1118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进行解读。

有啥内容?

明确做事标准,划定了容错边界

《工作指引》共520条,构建了总则统领、尽职定标、免责划界、认定保障的完整制度框架,将充分释放创新活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其中,在尽职定标方面,明确了怎么干才合规。省科技厅机关党委书记赵敏介绍,《工作指引》细化了成果转化单位领导人员、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的19类尽职事项。比如,要求领导人员组织市场化定价,管理人员落实资产单列管理,科研人员如实披露技术成熟度与潜在风险等,这些事项为各类主体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

在免责情形上,破解了干错了怎么办。《工作指引》明确了15种免责情形和追责边界,在尽职前提下,因政策变化、市场波动、不可抗力等客观因素导致转化不及预期,或已履行规范程序仍出现争议的,可予以免责,切实区分探索性失误违规违纪行为

在认证保障上,建立内部认定+部门认定的双轨程序,成果转化单位先开展内部认定,对存疑或有较大异议的,由省科技厅会同省级主管部门调查核实,确保认定工作客观公正、有据可依。

赵敏说,当前,四川已形成涵盖权益分配、流程优化、收益激励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工作指引》作为关键补充,和现有政策紧密衔接,构建了激励+保障+容错的完整政策链条,确保各项政策同向发力,推动创新资源优势向产业发展优势转化。

如何落实?

细化实施细则,让指引更具有操作性

好政策还需好落实。现场,来自相关部门、各创新主体代表表示,将细化内部实施细则,让尽职免责指引更有章可循、更具操作性,确保政策红利充分释放。

高校院所是许多科技成果的诞生之地,亦是专利资源的宝库。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胡卫锋介绍,将指导高校结合实际制定内部尽职免责实施细则,同时,以尽职免责政策为支撑,全面推广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建立成果权属分割确权机制,优化收益分配比例,保障科研人员权益,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让更多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除了高校院所,《工作指引》还将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纳入适用范围,为其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容错保障

我们将重点实施三大核心举措,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落地为田间生产力。省农科院副院长刘永红以分配机制举例说,一方面将进一步扩大职务科技成果收益分配自主权,另一方面将优化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如这些收益既可以用于人员奖励,也可以培养技术经理人,还可以用于后续成果开发。

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江涛介绍,下一步将持续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环境,包括结合实际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推进全省卫生健康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建设、推进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推动医疗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

《工作指引》为四川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方向指引。省科技厅副厅长敬茂明说,十五五四川科技创新规划正在编制,将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和产业化。(据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