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3 期 / 第8版:农村创新创业
符仕伟:将荒山变花海,做大做强乡村游


符仕伟查看牡丹花长势

牡丹园景致

“这株红色牡丹既好看又壮观,麻烦帮我们拍一张合影。”“这里看出去全是牡丹花,太美了!我要在这里拍个抖音。”……4月10日,在巴中市南江县大河镇太平山村的牡丹园内,只见熙熙攘攘的游客有的赏花、有的拍照,从山下通往牡丹园的公路上,前来游玩的车辆川流不息。

“你看,这片盛开的牡丹花与道路、水塘、凉亭、民居、青山以及园中青翠的果树相映成景,构成了一幅美丽画卷。”牡丹园创建者符仕伟喜致不尽地说,自3月20日以来,平均每天有3000~5000名游客来园区赏花,每日收入超3万元。

同行的大河镇镇长邵兵接过话茬:“真没想到,7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无人问津的荒山,如今已经成了周边市民休闲娱乐的打卡胜地。”

贫瘠荒山变成“聚宝盆”

“2015年,我承包了1200亩荒山种植牡丹花和果树。2019年,大河镇举办首届牡丹花节,吸引了上万名游客前来游玩,牡丹园的名气也一炮打响。尝到甜头后,我又承包了300亩荒山栽种牡丹花和金银花,目前效益已超出预期,我们一家人对牡丹园的未来充满了信心。”符仕伟一边带领笔者在园中参观一边介绍道。

2015年,符仕伟看上了太平山村山顶面积大、水源好的优势,想在此发展种植业。但回家与父亲商议后,却遭到父亲强烈反对。“父亲当时说他与黄土打了一辈子交道,没见到有几个人在一片荒山上赚到钱的。”符仕伟回忆道,最终在镇村干部的支持与鼓励下,在兄长符海筠的帮助下,符仕伟的父亲终于松了口。

说服父亲后,符仕伟马不停蹄地来到太平山村,与村干部商量承包荒山的事宜。但好事多磨,当地村民听说有人要承包此地,纷纷表示不同意,担心符仕伟坚持不下来最终拍拍屁股走人。

最终,在镇村干部的协调下,符仕伟与村“两委”签订了《荒山承包合同》。说干就干,符仕伟立马就请来专业队伍将荒山开垦成园,并从中国牡丹之都——山东省菏泽市购回2.6万株牡丹苗、3500余株黄金米槐苗和1.2万余株桃树、梨树等果树苗,此后又陆续硬化园区4000余米道路,整治5口蓄水池,新建2个观光亭和2000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牡丹籽油加工厂,使贫瘠的荒山成为初具雏形的牡丹园。

2000余户村民吃上“旅游饭”

“现在的太平山村可以说是因牡丹园而闻名,昔日的荒山正逐步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聚宝盆’。”符仕伟说,“通过7年的努力,我们成立了巴山源农业有限公司,目前已在关门、元潭、大河等10余个乡镇发展油用牡丹1.2万亩,带动2000余户村民依靠牡丹种植产业吃上‘旅游饭’。”

 “我在牡丹园做零工,一年轻轻松松就能挣一万多元,足够家里平时的开销了!”今年75岁的太平山村村民李淑华说,平时在园中做点除草、管花的农活,既轻松又离家近,真是顾家挣钱两不误。

“近年来,随着太平山村牡丹园人气不断提升,相继带动周边6户村民发展农家乐产业,8户村民从事货运和客运行业,10余户村民支起了土特产品摊(店),太平山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由建园初期的7000元增长到现在的1.2万余元。”邵兵介绍道。

“园区不仅有固定工人15人,根据季节需求一年还要招收100余人做零工,每年支付劳务费达100余万元,园区务工人员人均年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符仕伟说,去年牡丹园已实现旅游收入150万元,牡丹茶、牡丹籽油等系列产品收入超600余万元。

下一步,符仕伟还将扩大种植面积,做好牡丹系列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把太平山村打造成农旅融合样板间,让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刘晓龙 本报通讯员 肖定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