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信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强调“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其“教、学、做”教学理论倡导教师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视“教、学、做”为一体。他认为,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共同体”是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组成的,是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的教学。
良好师生关系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上课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由师生关系来确定。”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师生要相互尊重和充分信任。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自的思维能力,会发问、会探索、会创新。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尊重学生的知识差异和个性特点,树立“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因材施教,对学生充满信任。
有效沟通与交流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关键。沟通与交流源于人类最原始的交往需求,通过沟通与交流,学生能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及时转化为向上、向善的行动实践。因此,教师要常用换位角度,及时分析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洞察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实现有效沟通与交流,有针对性的帮助、引导、教育和感化学生。
明确的共同愿景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动力。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有效沟通与交流的基础上,师生之间还要达成共识,形成共同愿景。具体来讲,师生要围绕短、中、长期制定共同发展目标,并结合阶段性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师生要相互鼓励、不断反思,进行多维度的立体诊断,及时修改方案,改进思路,完善措施。在实现共同奋斗目标过程中要严格监督与管理,制定出共同认可的奖惩措施,对完成效果好的给予奖励,未完成或效果不佳的给予惩处,并从始自终按照一个标准执行。
共同成长与进步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目标。目标是对活动预期结果的主观设想,是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主观意识形态,也是活动的预期目的,为活动指明方向。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目标就是要师生最终实现共同成长与进步。即通过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了学生不断地成长与进步,在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把“师生学习共同体”打造成师生共同成长和进步的精神家园。
(作者单位:巴中市平昌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