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基地(四川)建设推进会暨培训活动在成都举行。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事关教育强国成败。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基地承担着怎样的历史使命?四川又该如何建好研究基地,服务教育发展?
创新模式
高质高效做好基地建设工作
首批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基地共建单位共有10个,其中,高校6所、省级教育行政部门2个、研究机构(协会)2个。推进会上,教育部综改司相关负责人在宣读共建文件后指出,之所以选择四川,是因为四川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既稳扎稳打,又敢于创新。
近年来,我省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落地落实,在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改革学校评价、改革教师评价、改革学生评价、改革用人评价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政策和举措。今年7月,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项督查组对四川省教育评价改革落实情况给予充分肯定。
教育厅高度重视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基地建设工作,将以此为契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助力教育强省、教育强国建设。
一方面,教育厅成立了以厅长余孝其为组长的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高位引领研究基地建设,并将教育厅32个处室和事业单位纳为成员单位,协同参与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其中,政策法规与综合改革处为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加强日常管理和服务;省教育评估院负责基地建设的专业化具体事务,形成“行政+专业”的省域推进模式。另一方面,教育厅还在全省遴选了一批教育评价改革协同研究实验基地,立项了一批教育评价改革专项课题,形成“基地+课题”的专业化研究模式。
作为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基地主要建设单位,省教育评估院在推进会中提出了四川基地建设的基本主张:不仅要基于四川实际落实国家战略,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互验证、相互促进,探索四川教育评价改革新路径与新模式,还要加强与其他共建基地的互动,促进教育评价改革研究成果交流互鉴。
专家引领
以教育评价改革牵引基教综合改革
为确保教育评价改革研究的系统性、开放性、科学性、专业性,教育厅聘请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辛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统计分析研究所所长马晓强担任基地建设的指导专家。两位专家在推进会上接受聘书后,为参会人员进行了现场培训。
辛涛在“教育强国指数:监测与评价的新尝试”主题报告中讲明了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参与教育强国指数研究的经验告诫大家,在教育评价改革课题研究中,要做到以理论研究为根基,多方位构建指标体系,确保数据可靠、可溯源。最后,他鼓励大家在实践和研究过程中,面对问题再向前一步、基础工作多积累一点、足以应对时多会一招、面对挑战时换个角度看一看。
在马晓强看来,教育评价上的偏颇,导致了我国基础教育还存在唯分数、唯升学、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家长焦虑盲目、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他在题为“以教育评价改革牵引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讲座中建议,四川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基地的实践探索和课题研究,要在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深化学校层面的评价改革、教育考试现代化等方面下功夫,同时,面对学生评价改革这一重点和难点,可从建立全面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关注过程性反映学生增值状况、学生个性化测评等方面入手。
推进会后,省教育评估院对协同实验基地和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部署,进一步强调,要围绕教育评价改革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前瞻性、实践性、政策性、理论性和国际比较研究,为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咨询建议和决策支撑;要围绕以教育评价改革牵引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的内涵和实施路径,开展相关研究,为教育强国建设激活力、增动力。(钟兴茂 王浚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