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1 期 / 第1版:要闻
盘活社区方寸之地 书写龙马潭区“幸福样本”


龙马潭区天立社区活动阵地烘焙教室内,志愿者、烘焙师一同为留守儿童制作生日蛋糕。

盘活闲置土地,用好城市“金角银边”,重塑城市格局、发展民生福祉,加快建设产业兴旺、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区。

近年来,泸州市龙马潭区从城市最小细胞“社区”入手,将社区闲置空间资源充分利用,因地制宜为市民打造绿色休闲活动空间,并在服务群众中创新基层治理机制,将宏观战略落实到微观单元,在城市的方寸之地间书写龙马潭区“幸福样本”。

龙马潭区市域面积1.43万平方公里,有村(社区)92个,管理服务人口50万,既面临城市跃升的重大机遇,也面临转型发展的治理难题。

近年来,龙马潭区构建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具有龙马潭特色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新路。截至目前,龙马潭区已配套(改造)建设小区党群活动中心、老年服务中心、亲子空间、健身空间等各类公益活动阵地10余个,有效盘活利用面积1.5万平方米,辐射群众3.2万名。

方寸之间有天地:

“微改造”带来“微幸福”

边角地虽然面积不大,却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龙马潭区城市风貌提升的关键点。

“只要1块钱,就可以到社区的惠民茶馆喝茶、打牌、看电影,还有空调吹,这样的地方,全市可能独一份!”家住龙马潭区鱼塘街道望山坪社区的马德荣老人提起“幸福微家”社区活动阵地很是自豪。马德荣口中的惠民茶馆,正是鱼塘街道根据望山坪社区实际情况量身打造的社区活动阵地中的一部分。

鱼塘街道是龙马潭区城市东向开发的窗口阵地,街道存在外来(流动)人员多、拆迁人口多、矛盾纠纷多等现象,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不强,导致社区治理难度大。

如何破解新兴城区治理难题?鱼塘街道党工委探索“四通八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法,形成党建引领、全员参与、合作共治的基层治理体系。

“四通”突出党建引领,构建纵向贯通、治理畅通的组织体系,建立“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突出齐抓共管,构建横向联通、服务融通的共治体系,从单一的政府管理主体向多元化主体参与、社会共同治理的“互联共享”模式转变。“八达”即鱼塘街道以望山坪社区为试点,在社区范围内的小区、楼幢、楼宇、学校等建立8类“幸福微家”,着力实现社区15分钟生活圈就业、文体、亲子、公益、平安、医养、书香、环保八项服务必达,延伸服务和治理触角,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四通八达”工作法引导下,望山坪社区的美好变化居民有目共睹。不仅有惠民茶馆这样茶余饭后的好去处,还有“阳光姐妹帮帮团”“幸福微家·就业微家”这类促进就近就业的小团队。

社区内的檀木书香小区是农转非人员安置小区,针对就业问题,社区协调开发商免费提供了一套底楼房间,建成了“幸福微家·就业微家”。该微家自2019年成立以来,已联合辖区物业公司、泸州广播电视大学等开展家政服务、丝网花制作等就业培训50余次,帮助100余名居民实现就近就业。

当前,望山坪社区已建立“亲子微家”“就业微家”,开展活动300余次,服务群众1万余人次。接下来,社区将继续建立文体、公益、平安、医养、书香、环保6个微家,实现社区15分钟生活圈内八项服务必达,为新兴城区发展树立标杆。

快慢之间有深意:

“快治理”畅享“慢生活”

“幺儿,快点,社区的网球课要开始了。”每到周六上午,家住龙马潭区红星街道天立社区的钱潇都要把9岁的儿子送往社区免费开设的网球班练习网球。同时,自己也在社区的教育培训中心开设的免费课堂中学烘焙。

在天立社区,像钱潇这样家长和孩子同上兴趣班的组合还有很多。

天立社区内商圈众多,生活极其方便,但却面临着“驻区单位多,联动协作难;居民小区多,精细管理难;重点人群多,全面服务难;需求层次多,提升品质难”的“四多四难”治理困局。

为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社区党委以建好(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