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8 期 / 第8版:乡村振兴·科普服务
“触摸”沧海之痕 “对话”远古生物
——探访二郎山地质博物馆


陈列展览室。

二郎山位于雅安市天全县与甘孜州泸定县交界处,是川藏线上第一座大山隘口,陡峭险峻,常年冰雪覆盖,这里完整保留着从古生代到中生代的地质地貌以及丰富的古生物化石群落,极为罕见。

近日,四川科技报探班员来到二郎山地质博物馆,以化石标本为媒介,通过所见所闻所感,沉浸式感受大自然的万千变幻。

板床珊瑚体化石。

珊瑚化石。

泥盆纪菊石(鹦鹉螺)化石。

海绵单体珊瑚化石。

鱼类化石。

奥陶纪鹦鹉螺化石。

啄石燕群板化石。

虫管化石。

丰富馆内藏品

增强保护古生物化石意识

二郎山地质博物馆位于甘孜州泸定县冷碛镇杵坭村,占地面积达1.3万余平方米,包含陈列展览室、科普室、文创中心、自然科普园等区域,是一家集博物展览、科普教育、科学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博物馆,展示了泸定县具有代表性的岩石标本和古生物化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海洋古生物化石。

“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大一块海绵单体珊瑚化石,直径90厘米,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体;这是目前我们这里发现的唯一一块鱼类化石,较为罕见;这是目前发现的寒武纪时期最大板面的虫管化石,高1.5米……”在二郎山地质博物馆馆长黎国朋的带领和讲解下,探班员参观了解了在泸定县及其周边采集到的400余件古生物化石和岩石标本,以及在全国各地采集到或与其他博物馆交换收集到的300余件化石和标本。

据了解,古生物化石是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包括植物、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等化石及其遗迹化石。古生物化石不同于文物,它是重要的地质遗迹,是我国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

因此,发掘、收藏、保护这些化石和标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黎国朋说,为做好保护古生物化石宣传教育工作,二郎山地质博物馆自开馆以来,积极开展地质科普、自然科普、生态科普等系列研学活动;与泸定县中小学、四川民族学院、西南民族大学等院校联合开展社会教育实践活动;与甘孜州职业技术学院签约合作,将博物馆打造成该校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接下来,该博物馆还将加大力度收集化石和标本,通过丰富馆内藏品,为前来参观研学的“客人”提供更好的体验。

学生在博物馆社会实践科普广场开展研学活动。

延伸产业链条

探索文旅融合发展道路

“二郎山地质博物馆借力突出的地域优势、丰富的藏品,不断延伸产业链,不仅构筑了大渡河中上游主要的地质研学实习基地,还搭建了康巴地区乡村振兴全面融合示范的新窗口。”甘孜州科协科学普及部部长王聪说道。

近年来,该博物馆充分发挥地理和内涵优势,适当引入市场营销理念、策略和方法,研发特色文创工艺产品,开展宝玉石、矿物标本、化石标本和观赏石的加工、经销。“我们通过开办文创加工厂,根据本地独特的地质资源和奇特的岩石纹理,生产了泸定化石、泸定纹石、泸定红石等文创艺术品。此外,还让更多人通过户外研学活动将自己采集到的原材料带到文创加工厂进行加工,从而获得专属于自己的原创艺术品。”黎国朋说,文创加工厂产生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而且通过开展各类研学活动,也赋予了藏品更多的经济价值。

“博物馆地处二郎山地质带与大渡河峡谷经济长廊‘山水交融’区,区位优势明显。蜀山之王贡嘎雪山、大渡河大峡谷、泸定桥、海螺沟以及牛背山景区环绕周边,空间生态资源丰富。”黎国朋介绍,借此优势,二郎山地质博物馆未来将在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下,围绕冷碛镇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目标,本着“以资源禀赋为基础,培养建设型人才为目标”的宗旨,力争建成四川省研学旅游和乡村振兴全面融合示范点。黄梅兰

(图片由二郎山地质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