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0 期 / 第1版:要闻
何林芳:深山“牧羊女”的青春华章


何林芳做疫病检测实验。

 >>>人物名片:

何林芳,巴中市南江黄羊科学研究所办公室主任,高级畜牧师,致力于南江黄羊繁育科学研究。2022年获评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2024年获第五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南江黄羊是广大畜牧科技人员历经40余年选育而成的,是中国肉用性能最好的山羊新品种,以其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好、繁殖能力强、板皮品质优、适应范围广、改良效果佳的独特优势而闻名,享有“中国第一山羊”之美誉,南江县也因此享有“黄羊之乡”的美名。

南江黄羊能享誉海内外,是一代代科研人员努力的结果。如今,年轻的科研人员不负所望,接过前辈的重担,将它稳稳扛在肩上,也扛起了产业发展的新希望。

巴中市南江黄羊科学研究所办公室主任何林芳,是一名80后,十年如一日扎根在大巴山深处,从事南江黄羊繁育科学研究,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她热爱的“羊”事业,献给了乡村振兴的大舞台。

何林芳(左二)为养殖户进行南江黄羊体型外貌鉴定演示。

选择——无怨无悔

“身为农村长大的孩子,能吃苦耐劳,随时准备到祖国需要我们的地方去。何况我大学期间学校没有开设与羊有关的专业课程,到基层正好补上这一课,何乐而不为呢。”当记者问到她从西南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毕业后到深山当“牧羊女”有无怨言时,何林芳笑着说,“至今无怨无悔,我很喜欢这个职业,将用毕生精力为南江黄羊产业作贡献。”

2011年,何林芳作为巴中市第一批引进人才考录到南江,来到四川南江黄羊原种场(北极牧场)。南江黄羊原种场是从事南江黄羊科研育种工作之地,平均海拔1200米,离县城有100余公里山路,场地辖区面积6.7万亩,共有30余个科研羊队,其中就有25个科研羊队所在的放牧场不通公路,山高路陡,冬天严寒难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何林芳没有退缩,而是与科研团队以大山为伍、牧场为家、黄羊为伴,开荒种地、建植草地……将根稳稳地扎在大山深处。

“每年大雪封山,下羊队特别辛苦,单程都得走三四个小时,路上很危险。”何林芳回忆起刚去麻羊咀羊队和大明垭羊队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那天,大雪纷飞,寒风凛冽,我和科研团队成员蹒跚行走在又窄又陡的雪路上,一步‘三磕头’,稍不留神就会滑到悬崖下。大家只好一前一后,拄着木棍,你拉我,我推你,蜗步三四个小时,才到达羊队。虽一路艰辛,但大家来不及休整,立即查看实验羊群体况、点数量、称体重、量体尺……将最原始可靠的科研数据带回实验室。”后来,不管天晴下雨,还是大雪封山,这条路她走了无数次。

在南江黄羊原种场工作,何林芳不仅要挑战工作上的难题,更要面对生活上的困难。以前,她家到北极牧场至少要转两次车,有时候中途转车都要等两三个小时,所以经常只能选择乘坐摩托车。“山区公路窄、坡陡,边上就是悬崖峭壁,连防护栏都没有,让人看了毛骨悚然。为了安全,我只能将摩托车抓得更紧,‘死’盯着前方的路,视线不敢移走一秒钟,只有那样才有一点安全感。”何林芳坦言,一路上充满了忐忑、无奈、惊恐,只有最终安全到达牧场,那颗跳动的心才能得到安抚。

长期扎根在科研最前线,何林芳已然忘记了家里的明灯暖火。她常常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有时甚至半年才回一次,父母知道她的艰辛,心疼的同时,更多的是默默地支持与鼓励。何林芳望着记者无奈地说,这期间,很多同事忍受不了远离城市的孤独、生活条件的艰苦,纷纷选择离职,“我毅然选择坚守,因为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这是我们的任务,我不坚守,谁来坚守?”随着国家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如今,通往南江黄羊原种场的泥巴路变成了沥青路,茅草棚变成了标准化养殖场,灰瓦房变成了现代化的科创中心,南江黄羊(金银花)国家现代化农业产业园也建在了原种场这个群山之巅,贫穷的“山旮旯”已成为“香饽饽”。

何林芳(中)开展种羊性能测定。

帮扶——尽心尽责

南江黄羊是我国第一个人工培育的肉用山羊新品种,是南江县的特色产业,亦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骨干产业。“南江是个脱贫县,我希望发挥自己的所长,进一步推动南江黄羊产业发展,让家乡的老百姓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何林芳不断用行动践行着她的承诺。

帮扶不在于花多少钱,而在于予人所需。何林芳坦言:“在我的工作中,最实际的就是为老百姓解决养羊中遇到的难题。”2019年,南江县公山镇石矿村贫困户吴永海养了20余只黄羊,一心想脱贫致富,由于缺乏技术,黄羊不是莫名其妙地病死,就是体况差、长不好。何林芳知道后,主动上门了解情况,指导圈舍改建,提供养殖技术,并指导他家种植饲用燕麦草、多花黑麦草、高丹草等,解决了饲料喂养问题。如今,吴永海家已喂养100余只黄羊,年收入达6万元。

同样的,在南江县沙河镇向家坡村,养羊大户向斌武每年靠养羊收入近10万元。然而,今年6月,他家养的黄羊陆续死亡20余只,造成经济损失近3万元。苦于找不出原因,他便联系到何林芳。通过多次现场查看羊舍环境、饲草饲料、用药、饮水以及管理情况后,何林芳发现是他从外地购买的青饲料和精料质量出了问题,随即指导其解决了难题。

近年来,何林芳积极发挥所长,指导规划发展规模羊场20余个、家庭羊场150余个、养殖大户530余户,培训农技干部1300余人次、养殖户5500余人次,培养养殖能手850余人。为进一步提高南江黄羊集约化、标准化养殖水平,她主持培育南江黄羊新品系,创新突破高产肉羊和早期生长发育快的配套系选育关键技术,主持优质牧草筛选、引进、种植与利用等项目,为当地畜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何林芳不仅善于学习与钻研,更是将理论联系实际,大力开展技术推广工作,推进家庭羊场1111”养殖模式(一般由3户脱贫户联合养殖,实现人工种草10亩以上,建标准化圈舍100平方米以上,年出栏南江黄羊100只以上,年纯收入10万元)、“125”精准扶贫模式的落实落地,其中,“125”精准扶贫模式2019年获评全球减贫最佳案例。何林芳介绍,“125”精准扶贫模式就是“借羊还羊”,是南江县走出的一条独具县域特色的产业扶贫新路子。“在精准帮扶过程中,南江县与贫困村农户签订‘借羊还羊、全程服务、订单养殖’协议,即借给每户贫困户1只公羊、20只母羊,年实现养羊收入5万元以上,贫困户第3年开始还回同质同量的羊(第3年还20%、第4年还30%、第5年还50%),有效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增收。”

坚守——硕果累累

巾帼秀丹心,牧场写青春。面对恶劣的环境,何林芳不仅有着异于常人的韧性,更有男儿般的刚劲,长期驻扎山里,默默坚守,从不埋怨。截至目前,她完成种羊性能测定4000余只、种羊登记3400余只,整理育种资料60余卷,为南江黄羊科研发展、保种选育作出了积极贡献。正因为长期的默默付出,她坚守的科研基地——四川南江黄羊原种场,2019年被认定为肉羊国家核心育种场,今年1月被认定为省级动物疫病净化场(布病);南江黄羊2021年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何林芳主持优质牧草的筛选、引进、种植与利用,推广优质牧草品种5个,推广种植优质牧草2万亩,促进了区域牧草均衡供应;主持四川省肉羊协同推广项目及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南江黄羊)的实施,推广优秀种羊2000余只,极大地提高了区域内南江黄羊养殖的标准化、科学化水平。作为主研人员,她参与四川省重大科研项目《肉羊育种材料创新与配套系选育》,进一步提高了南江黄羊种质质量;负责成立巴中市南江黄羊科学研究所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专家工作站及四川省五一巾帼创新工作室,引进专家、培养人才、解决技术难题。她先后获得新型实用专利15项,作为主要发明人成功申报发明专利1项,主持(参与)制定标准3个。她参与编写的著作《南江黄羊》被纳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山羊肥羔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推广应用》获天府畜牧兽医科技进步一等奖。

10多年来,何林芳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用青春在大山深处书写着人生华章,展现着科技工作者的靓丽风采。采访最后,何林芳直言:“获得‘最美科技工作者’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再接再厉,争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助推南江黄羊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杨永忠/文  李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