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3 期 / 第6版: 地方报道
以产聚才 以才促创 以创增产
四川简阳经济开发区探索人才集聚新路径


刘建立与团队成员展开讨论。

牛丽华和同事进行制剂新产品检测。

本报讯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如何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近年来,四川简阳经济开发区以产聚才、以才促创、以创增产,以更开放的姿态、更精准的政策、更优质的平台,加快打造成渝制造新基地,助力每一位奋斗者书写精彩人生。

产才融合

企业人才共成长

近日,在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光农化)技术中心,“95研发员牛丽华正和同事进行制剂新产品检测。作为一名跨专业研究生,3年来,牛丽华通过师带徒和系统培训快速成长,从行业新人逐渐成长为核心研发人员。公司重视员工能力提升,定期组织内外部培训。前几天,我还参加了第二十四届山东农药信息交流会。这些培训和交流活动帮我构建了更完善的知识体系,对制剂研发工作有很大帮助。牛丽华如是说。牛丽华的成长,是企业产才融合的生动写照。在国光农化,人才如种子落入沃土,持续推动公司业务突破。

这种融合效应,已成为四川简阳经济开发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普遍现象。

另一边,在五冶集团(成都)钢构科技有限公司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焊接技术负责人刘建立正与团队成员讨论优化焊接工艺。此前,在公司引领和专家团队反复试验下,他们攻克了超大型桥梁罕见的100毫米厚板焊接等技术难题。公司正推动绿色焊接技术落地,大力培育焊接人才。今年,我们还举办了2025钢构杯技能大赛。公司建立的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能让研发专利快速转化为行业标准,这是我们技术人的追求。刘建立表示。

从现代农业到装备制造,人才成长与企业创新相辅相成。这离不开政府、企业、高校的协同发力。为此,四川简阳经济开发区依托简阳市人民政府出台了《产业人才领军行动实施细则》等,为企业引才育才提供政策支持;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同建设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心,集成果展示、技术交易、企业孵化于一体,成为人才创新的加油站,构筑了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强磁场

完善的配套服务和人才政策,也让更多年轻人在简阳找到归属感。简阳最核心的特质是安逸,既体现在舒适的生活氛围里,也源于对人才的重视与尊重。这份生活上的舒心和发展上的归属感,让我真心想留在这里,扎根研发领域,实现个人与城市的共同发展。牛丽华说。

筑巢引凤

多举措促长远发展

留下来,更要干出一番事业。许多年轻人正怀着远大抱负扎根于此。五冶集团(成都)钢构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翟帅说:我希望未来能在钢结构板块领域深耕,提升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为行业贡献力量。今年以来,四川简阳经济开发区通过订单式培养,为智能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领域输送50名技能人才;吸引18名外籍专家加入,让人才队伍国际化氛围日益浓厚。

企业也在持续完善保障措施,让人才安心、乐业。为发挥人才价值,公司从多方面制定举措,如搭建职业发展平台,建立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体系;推进人才培训培养,帮助员工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完善园区生活保障,优化员工宿舍、食堂和健身娱乐设施,营造安心工作、舒心生活的环境。五冶集团(成都)钢构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毛志强介绍。

下一步,四川简阳经济开发区将继续围绕主导产业,全面深化产才融合,计划每年定向引进重点产业链人才50人以上,新增成都市级以上创新平台3个以上,把园区打造成企业发展的摇篮、人才成长和实现价值的舞台,为奋进全国百强千亿县、建设成都市域副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侯佩茹)

(图片由简阳市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