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2 期 / 第5版:科技扶贫
让“空壳村”变“首富村”
——记纳溪区马桥村村主任刘敬刚



他曾经是装修公司负责人,却放弃红火的生意,回乡走上村主任的岗位。为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他整合资金发展富民产业,让昔日的贫困村在短短两年来成为了全镇“首富村”。

这个人就是刘敬刚,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马桥村人。

近日,笔者来到马桥村,只见一条条平整的村组道路直通家家户户,一幢幢农家新房掩映在绿树丛中;山坡地头,随处都是长势旺盛的柑橘树苗,果苗间套种的海椒硕果累累;稻田里,除了已进入扬花期的水稻,还有套养在田里的小龙虾……看着村头这两年多来日新月异的变化,该村精准扶贫户阮明元激动地说:“这两年我们能靠发展产业脱贫走上致富路,多亏了刘敬刚村主任。”

刘敬刚一直是马桥村村民眼中的大能人。200112月,他退伍后就前往广东省潮州市打工。经过10余年的打拼,他在潮州和家乡泸州都拥有了自己的装修公司。而就在此时,他得知马桥村是合面镇唯一一个省级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不仅如此,因为交通闭塞,无支柱产业,这些年村里的年轻人都选择了外出务工。

“我要把最新的脱贫政策传达给乡亲,更好地带领大家脱贫致富。”面对因贫困而走向落寞的乡村,20171月,刘敬刚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放弃装修公司的优厚收入,回到家乡马桥村主动参选村主任,当即得到组织和村民信任,当起了“村官”。

马桥村的村民穷,而村集体更没有一分钱的收入,活脱脱的一个“空壳村”。为壮大集体经济,刘敬刚走马上任后,首先向镇政府争取回了村里自来水厂的管理权,一年下来村集体有了3万元的水厂管理收入;同时,刘敬刚以村集体公司名义将村民外出无人耕种的250亩土地流转过来并转租给龙虾养殖业主,一年下来,村集体经济又增加了1.5万元的收入。此外,2018年刘敬刚与村“两委”商量后,将政府划拨的25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入股扶贫猪场,不仅贫困户有了稳定收入,每年集体公司也有1.25万元的分红。

村集体家底“厚”了,村民腰包更要鼓起来。为此,刘敬刚与村“两委”商议后,利用政府扶持的101万元扶贫收益资金和80万元壮大集体经济资金,先后流转了800亩土地,全部种植优质柑橘;为了解决挂果前土地没有产出的问题,又在柑橘园里套种海椒。令刘敬刚高兴的是,柑橘园的海椒不仅实现了每亩3000元的收益,还解决了20多户贫困户的务工问题,每年帮助他们平均获得5000余元的务工收入。

2018年,刘敬刚又立足马桥村的山林资源,引导村民尤其是贫困户发展生猪和家禽养殖。为了让村民在家中就卖上好价钱,刘敬刚依托村集体资产公司在网上建起了“最美观音岩·乡村土特产”淘宝店。如今一个月下来,淘宝店已经为村民卖出近5万元的鸡蛋、腊肉、大米等农副产品……

“柑橘明后年就会陆续产生收益了,进入盛产期后每亩利润都在3000元以上,加上养殖蛋鸡、生猪,每年至少要给村民带来400万元的纯收益,人均年收入就能上万元,那时村民的腰包才是真正‘鼓’起来了。”刘敬刚自信满满地说。

(吴春丽 本报通讯员 周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