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7 期 / 第4版:社区科普
科学应对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一)

文彦

化疗药物虽然能杀死癌细胞,但是由于化疗药物存在毒性,用药后同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化疗后出现恶心呕吐,是因为药物进入体内刺激胃和近段小肠粘膜,使肠嗜铬细胞释放一种名为5-羟色胺的神经递质,从而刺激肠壁上的迷走神经和内脏神经传入纤维,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呕吐现象。本报将分两期来谈谈如何科学应对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容易让患者情绪低落、全身无力、烦躁不安等,不仅降低其生活质量和对治疗的信心,而且还可能造成代谢紊乱、营养不良、体重减轻,个别患者甚至产生对治疗的恐惧感,严重时不得不终止抗肿瘤治疗。但化疗所致的呕吐情况和程度,会因人而异,按呕吐发生时间分以下5种类型:

1.急性恶心呕吐。患者用化疗药后几分钟到几小时就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通常在用药后56小时此症状最严重,但大多数患者在1天内症状就能缓解。

2.延迟性恶心呕吐。大多数患者在化疗1天后出现恶心呕吐,特别是在用顺铂、卡铂、环磷酰胺和阿霉素等化疗药时,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呕吐(发生率 >90%),时间长达35天,个别患者会呕吐1周左右。

3.预期性恶心呕吐。指患者在上一次化疗时出现了不好控制的恶心呕吐,而在下一次化疗还没开始前该患者就开始出现呕吐现象,这种属于条件反射,是由于患者自身精神和心理因素引起的。预期性恶心呕吐患者往往存在焦虑、紧张、害怕,有近20%60%的该类患者与以往恶心呕吐控制不好有关。年轻患者更容易发生预期性恶心呕吐,那是因为年轻患者往往比老年患者接受更强烈的化疗,但他们控制呕吐的能力却又较差引起的。

4.爆发性呕吐。即使医生给患者进行了充足的预防呕吐的处理方法,但患者还是出现了呕吐,需要进行“解救性治疗”。“解救性治疗”,简单地说就是医生会酌情给患者使用不同类型的止吐药,来缓解患者难受的呕吐,让其更舒服一些。

5.难治性呕吐。在以往的化疗周期中使用预防性和(或)解救性止吐治疗失败,而在接下来的化疗周期中仍然出现呕吐的患者。

化疗药物、化疗方案和患者自身状况均可引起化疗相关的恶心呕吐现象。化疗方案中化疗药物的自身催吐能力在化疗相关恶心呕吐中是最重要的因素;每一种药物的剂量强度、剂量密度、输注速度和给药途径等不同,其催吐能力也各不相同。

与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患者自身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酒精摄入史、焦虑、体力状况、晕动病、基础疾病以及既往化疗的呕吐控制等,其中既往化疗过程中恶心呕吐的控制是特别重要的因素,可能影响到当次化疗中发生预期性和延迟性呕吐。

通常,年轻患者比老年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频率更高,呕吐更难控制;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风险更高;长期和大量饮酒(每天100g酒精)的患者,呕吐控制更为有效。

(作者单位:四川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