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10月17日,在宜宾市长宁县龙头镇两江峙村,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村民们收割再生稻的身影,微风拂过,稻香扑面而来。经过3个多月的辛勤耕耘与管护,再生稻迎来了丰收。
“感谢农业部门的指导和帮助,我种植的再生稻亩产比去年增加了20公斤。”收割现场,种粮大户陈友先说,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再生稻亩产最高达到了250余公斤。
据了解,长宁县是再生稻蓄留传统区域,蓄留面积大。今年,受高温干旱天气影响,再生稻发芽迟、幼苗弱。为保障再生稻稳产增收,该县从7月中旬便开始组织群众灌深水降温保芽、施粒芽肥壮籽促芽,头季收获后喷施肥料、生长调节剂等,并筹集资金30万元进行物化补助。经过前期管护,全县再生稻蓄留面积达到22万余亩。
据了解,再生稻只是该县抓实晚秋作物生产、端牢粮食安全饭碗的一个缩影。下半年以来,为实现助农增收,该县以“大春损失晚秋补、大旱减产不减收”为目标,在提供资金补助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今年秋种期间,全县派出农技人员158人,开展技术培训52期,培训农民、技术员5764人,印发技术资料15800份,全力抓好核心示范,以点带面,引导农户做好晚秋作物生产。
据长宁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县再生水稻有收面积达20万余亩,现已进入收获期,据测产,平均亩产156公斤,比去年增产8%,其中结实率提高3%,千粒重增加2克。同时,全县已完成油菜种植5万余亩,秋洋芋种植5600亩。
“我们早安排、早部署,多措并举,多方发力,广泛发动群众,全力确保秋种‘满栽满种’。”长宁县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县将继续明确各镇、各部门职责,筹措好资金,搞好技术指导,千方百计保障晚秋生产,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粮袋子”,为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做出长宁贡献。(宋成均 叶国睿 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