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晓洪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1.哪些情况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除了主要与女性绝经和老年有关的原发性骨质疏松外,还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称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会引起骨质疏松的常见疾病有:
◎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性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垂体泌乳素瘤、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等。
◎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慢性肾脏疾病。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性骨营养不良。
◎胃肠疾病和营养性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胃肠大部切除术后、慢性胰腺疾病、慢性肝脏疾患、营养不良症、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等。
◎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高雪病和骨髓异常增殖综合征等。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各种原因所致的偏瘫、截瘫、运动功能障碍、肌营养不良症、僵人综合征和肌强直综合征等。
◎长期制动。如长期卧床或太空旅行。
◎常期使用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肝素、抗惊厥药、抗癌药、含铝抗酸剂、甲状腺激素、慢性氟中毒、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或肾衰用透析液等,易导致骨质疏松。
2.骨质疏松的主要表现
◎疼痛。以腰背痛多见,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如果新近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手脚放射痛、感觉异常、运动障碍,以及肋间神经痛(胸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等表现。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会引起小便和大便排泄障碍。
◎身长缩短、驼背。一般情况下,身长平均缩短3~6cm。
◎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骨折发生多在扭转身体、持物、开窗等室内日常活动中,即使没有明显较大的外力作用,也可发生骨折。骨折发生部位多见于胸、腰椎椎体、桡骨远端及股骨上端。
3.怎样预防骨质疏松
◎摄取适量的钙质。建议成人钙摄入800mg/天,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1000mg/天;成人维生素D摄入200IU/天,老年人400~800IU/天。
◎适量的负重运动。适量的负重运动可以促进骨质代谢,增强肌肉韧带力量,增加关节稳定性。
◎补充雌激素。女性在更年期后,经医生同意可选择补充雌激素,亦能保持骨密度。
◎合理健康的饮食。包括适量进食肉类,避免摄入过量蛋白质,增加钙质流失;每天进食1至2个水果(200~400g),补充维生素C,有助骨骼健康;减少用盐量及减少吃腌制食物,如榨菜、腊味、罐头食品等,可减少钙质流失。
◎定期检测骨密度。根据个人情况,每1~2年检测一次,早期发现骨质疏松,必要时有针对性地使用增加骨密度的药物,避免病情进展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