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现场。 中铁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本报讯 10月25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马来西亚工程师协会(IEM)、新加坡隧道与地下工程学会(TUCSS)、格鲁吉亚土木工程师学会、印度尼西亚岩土工程学会、中国中铁国际隧道和地下空间研究咨询中心等单位主办,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铁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蜀道集团川高乐西公司共同承办的“特长公路隧道建设与运营国际学术交流会暨大凉山特长公路隧道高质量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作为国内近年来首次举办的较大规模特长公路隧道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也是四川省科协2024年重点支持的学术活动之一,此次大会旨在通过搭建全球性高端交流平台,促进国际隧道领域加强信息共享、技术共享,不断推动全球隧道和地下工程技术进步。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易军、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川,以及来自英国、法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格鲁吉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200余名隧道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围绕特长公路隧道建设与运营的实践成果和应用研究等进行深入探讨,并形成广泛共识。
开幕式上,马来西亚工程师学会、新加坡隧道工程和地下施工学会、格鲁吉亚土木工程师学会、印度尼西亚岩土工程学会、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相关负责人先后致辞。会上,还举行了《现代隧道技术》期刊国际化发展启动仪式。
论道前沿隧道技术
支撑未来隧道建设新发展
此次大会设置了特长公路隧道设计和施工、特长公路隧道维护和运营、隧道管理和绿色发展、大凉山特长隧道建设和创新4场主旨报告,共计14场专题报告。何川院士以及来自法国、英国等国家的14名国内外知名隧道及地下空间领域的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依次分享了世界各国隧道建设和运营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交流了特长公路隧道建设及管理关键技术、施工新方法及运营与维护经验,重点研讨了乐西高速大凉山1号特长隧道“平导+单井”建设模式下隧道运营通风防灾技术、平导TBM施工技术和HSP法地质预报技术应用,展望了四川超长深埋公路隧道建设挑战与TBM工法应用等技术的应用前景,为特长隧道建设和运营提供技术支撑。
中铁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国际隧协前任主席严金秀介绍:“这次专家所作的主题报告,有全球唯一的兼具分洪、蓄洪、排洪功能的城市隧道——吉隆坡SMART隧道建设运营的分享;有全球前沿的技术——利用缪子断层扫描技术进行隧道缺陷与基础设施成像技术的介绍;也有隧道维护和运营技术——隧道工程管理和绿色发展的分享……这些先进的管理和技术经验,为我们下一步即将开建的另一座特长公路隧道——成汶高速龙门山隧道提供了经验。这座隧道长达24公里,穿越龙门山断裂带,在施工技法、防灾、运营通风等方面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值得讨论。相信通过相互交流,这些技术、经验将会促进四川乃至中国公路隧道建设和运营的发展。”
研讨大凉山1号特长公路隧道
开启四川公路智能建造新篇章
作为此次大会的重点研讨项目,全长15.366公里的大凉山1号隧道是乐西高速马边至昭觉段控制性工程之一,也是中国西南地区在建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还是中国首条采用TBM平导与主洞钻爆法施工的特长高速公路隧道,创造了多项全国纪录,填补了国内外同类型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的技术空白,开启了四川公路隧道智能建造的新篇章。
据介绍,大凉山1号隧道TBM于2020年10月在乐西高速大凉山1号隧道完成调试后正式开始掘进,于2023年9月28日贯通,历时36个月,创造了国内高速公路TBM独头日掘进49.12米,月掘进723.82米,年掘进6387米等多项全国纪录,提前6个月掘进至合同分界点,提前2个月实现平导贯通,大凉山1号隧道采用TBM施工平导的成功应用较传统的钻爆法施工缩短工期至少3年以上。该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突涌水、瓦斯、软岩大变形和岩溶等不良地质,施工面临“三高”(涌突水风险高、安全风险高、施工工艺要求高)等难题,且隧道进口端受嘛咪泽自然保护区影响,约8.2千米无法设置斜、竖井等施工辅助坑道。为了破解特长公路隧道工程难题,大凉山1号隧道采用主洞、贯通平导三洞并行加单斜井的建设模式,贯通平导首次使用国产再制造敞开式TBM施工。
严金秀介绍:“大凉山1号特长隧道建设进入尾声,该隧道通过TBM掘进平行导洞的施工方法开创了国内公路隧道建设的先河,有许多值得总结的创新成果,也开启了四川公路隧道智能建造的新篇章。”(本报记者 马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