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2 期 / 第5版:科教兴川
教育厅召开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座谈会
校家社协同共护“心”健康

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教育问题,还是医疗卫生问题,更是民生和社会问题,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如何更加精准、科学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未来如何持续发力?近日,教育厅召开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座谈会,部分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和专家学者代表共同为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支招”。教育厅副厅长蔡光洁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复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回归到‘育’的本位。”省政协委员、德阳市政协副主席张清良长期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并开展了广泛调研。他认为,从学校层面,要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改革,为学生减轻不必要的学习负担;从社会层面,家庭、学校、社会要各归其位、各尽其责,厘清责任边界。

在省人大代表王勇看来,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育运动,保障学生体育运动时间。“让学生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身体快乐和精神愉悦,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王勇说道。

“通过长期对该领域的研究,我们发现家庭养育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巨大。”四川师范大学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袁加锦建议,学校在家校共育工作中,应给家长提供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例如“如何读懂孩子”“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与孩子相处”,教育主管部门应推动家庭教育指导制度化。

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办公室三级调研员杨凡表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上具有复杂性,同时具有隐蔽性;而疏导、干预、治疗又需要专业性。“下一步,将加强调研、推动立法,推动形成部门联动、校地协同和家校协作的工作机制,构建全社会携手护‘心’的良好氛围。”

省政协办公厅教育处副处长车建建议,建立大中小幼一体贯通的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向育儿观,从而改善家庭“微”环境,营造社会良好大环境。

“我们倡导‘每个人都是孩子健康心灵的守护者’,我们呼吁大家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都常思考一下‘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蔡光洁表示,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一项涉及多方责任主体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专业性强、工作难度大、耗费时间长的重大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携手、形成合力,久久为功。要强化源头治理,强化部门联动、校地协同、家校共育、社会参与,营造积极关心关注、支持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质增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