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9 期 / 第4版:社区科普
关于颅内压,你应该知道的知识

 邓天国

颅内压又称脑压、颅压,是指颅腔内的内容物(脑组织、脑脊液、血液等)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颅内压随着人的呼吸会有10毫米水柱上下的波动,咳嗽、喷嚏、憋气、用力等会造成颅内压明显波动。按照成人、儿童人群的不同,颅内压检测值大于最高正常值的在医学上定义为颅内压升高,而小于最小正常值的医学定义为颅内压低。

1.颅内压高

正常情况下,脑血管压力是决定脑脊液压力的主要因素。当脑组织肿胀、占位、脑脊液分泌过多、吸收发生障碍时,就会出现颅内压高的现象。颅内压高的主要症状是头痛、眩晕、呕吐、耳鸣、视神经盘水肿、意识障碍、脑疝、生命体征变化等,严重的可危及生命。

根据颅内压增高发生的病变速度一般分为:急性颅内压增高,多见于急性颅脑损伤引起的颅内出血等;亚急性颅内压增高,主要多见于发展较快的颅内恶性肿瘤、各种颅内炎症、转移瘤等;慢性颅内压增高,多见于慢性硬膜下血肿、生长缓慢的颅内良性肿瘤等。

通常情况下,颅内压高的患者要卧床休息,严格限制活动,对于突发性的患者,要尽可能的让他平躺,千万不可随意搬动、扶起,并尽快寻求医疗救助,明确病因,接受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常见的三种治疗方案:

◎脱水治疗法。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缺血缺氧等原因引起的脑组织增加导致的颅内压高,一般采取脱水治疗法,必要时去除骨瓣,增加颅内空间,以期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

◎手术。脑脊液吸收障碍,或者颅内占位性病变等原因导致的脑脊液循环通道障碍,需要通过手术清除占位障碍。

◎药物。因为脑脊液分泌增加导致的颅内压增高,则需要药物抑制脑脊液分泌来达到降低颅内压至正常范围值的目的。

2.颅内压低

当颅内压力低于60毫米水柱时会形成低颅内压综合征。颅内压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脑脊液漏出,使得蛛网膜下腔的颅内压力减少,脑组织整体下沉,牵拉颅内痛敏神经结构引起疼痛。站立体位会明显加重颅内低压,这是由于人在站立时头部处在人体最高端,脑脊液大量下沉至腰大池等部位,从而加重了颅内低压病症。平躺可以缓解。必要时,还可适当采取头低脚高的卧姿,让脑脊液回流至脑部,缓解颅内压低的病症;或者通过静脉补液扩充血容量增加脑脊液分泌,达到缓解颅内压低的目的。

颅内压低多数是由低血压、脑外伤等造成,分原发性(慢性)和继发性(急性)两种。原发性形成的病因复杂,包括脑脊液生成及吸收障碍,大多数专家认为与自发性脑脊液漏有关。继发性多见腰椎穿刺、颅脑手术、创伤以及大量输注高渗液体后。

导致颅内压低的几种常见原因:

◎脑脊液漏。如突然干重活、提拉重物、脊柱外伤等造成脊神经根撕裂,容易导致硬膜破裂、脑脊髓液外漏、颅内压降低。

◎头部外伤出现颅底骨折,导致脑脊液鼻漏。

◎腰椎穿刺导致脑脊液流出过多。

◎过度减肥、液体补充不足、天气炎热、过度汗蒸、低血压等,易导致脑脊液分泌不足。

◎练瑜伽发生硬脊膜瘘而导致颅内压低。

◎儿科中最常见的原因是,过量输注甘露醇或腰椎穿刺而导致颅内压低。

颅内压低的患者通常表现为多体位性剧烈头痛、脖子僵硬、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疲倦乏力等,这些临床症状在患者呈站立姿态时会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还有的患者有共济失调、意识障碍、精神障碍及神经功能紊乱等症,这些表症与颅内压升高极为相似,但在治疗上却截然相反。颅内压高的患者需要向下调节,颅内压低的患者则需要向上调节。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查明原因,脱水计量大的患者要立即停止使用脱水剂,必要时可通过口服或静脉补液促进脑脊液生成。对于脑脊液漏的患者需要查明漏口位置,通过手术予以封堵、缝合。

(作者单位:四川省冕宁县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