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月10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获奖者分别为黄旭华院士和曾庆存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5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5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160项;授予10名外籍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据了解,在296个项目中,其中由我省主持和参与完成的项目有25个,涵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现代农业、轨道交通、灾害预警等重点产业领域。
具体而言,由我省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11个,其中2个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包括电子科技大学张小松教授团队完成的专用项目、西南交通大学何川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复杂艰险山区高速公路大规模隧道群建设及营运安全关键技术”。其中,“复杂艰险山区高速公路大规模隧道群建设及营运安全关键技术”历经15年协同攻关,突破了复杂艰险山区高速公路大规模隧道群的建设与营运安全关键技术瓶颈,取得复杂地形地质环境隧道失稳灾变综合防控技术、高速公路大规模隧道群通风照明安全提升技术、高速公路大规模隧道群防灾救援联动控制技术等三大重要创新成果。成果得到广泛应用,覆盖了我国主要复杂艰险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群,自主研发的监控系统直接在线监控131条高速公路的1158座隧道。
由我省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14个,其中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参与的“长江三峡枢纽工程”项目,拿下2019年度仅有的3个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的1个。
除了获得“高含金量”的特等奖、一等奖外,今年我省再次在国家自然科学奖上有所斩获。四川大学王玉忠院士团队主持完成的“不易成炭高分子材料的高效凝聚相阻燃体系构建及其作用机制”、章毅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神经网络的若干关键基础理论研究”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度是四川的“软肋”。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四川无一项目获这项侧重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奖项。2018年度我省2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9年度与之持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负责人介绍,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更多研究一般性、规律性问题,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认为,今年四川获奖情况说明,我省在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方面的能力不断增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