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9 期 / 第4版:科学生活
酒精检测仪是怎么识别酒驾的?

酒驾是一种极具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酒精对人体的影响较为复杂,在驾驶过程中会严重影响驾驶者的反应速度与判断力。为了有效防止酒驾,酒精检测仪成为执法部门的重要工具。那么,你是否好奇过酒精检测仪是如何工作的?它又是如何识别驾驶员体内的酒精含量的呢?

酒精对人体的影响

酒精,化学名称为乙醇,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具有特殊气味。人们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时,酒精会通过消化道被人体吸收,并随着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尤其是脑部、肝脏和肾脏。酒精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反应能力。酒精会减慢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速度,导致驾驶员反应迟缓。如,当车辆行驶时,驾驶员对突然出现的紧急情况可能无法做出及时的刹车或转向操作。

2.影响判断力。酒精对前额叶皮层的影响会使驾驶员判断力下降,容易高估自己的驾驶能力或忽视危险情况。这种认知上的偏差是导致酒驾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3.协调性下降。酒精会削弱驾驶员的手眼协调能力,导致操作失误。这种影响在高速驾驶或应对复杂路况时尤为明显。

4.疲劳和困倦。酒精摄入还可能加剧驾驶员的疲劳感或困倦,进一步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酒精检测仪的工作原理

酒精检测仪是一种用于检测驾驶员体内酒精含量的便携设备。通常,它通过呼气样本来推算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该检测仪的核心工作原理依赖于酒精的挥发性和特定的化学反应。当前,常见的酒精检测仪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燃料电池型酒精检测仪

燃料电池型酒精检测仪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酒精检测工具。其工作原理基于乙醇在燃料电池中阳极的氧化反应。当被检测者呼出含酒精气体时,气体中的酒精分子会进入燃料电池。在燃料电池的阳极上,乙醇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并释放电子。这些电子通过外部电路流动,产生电流。其电流大小与乙醇浓度成正比,通过测量电流强度,酒精检测仪可推算出呼气中的酒精含量。

2.半导体型酒精检测仪

半导体型酒精检测仪采用氧化锡(SnO2)半导体材料,该材料在遇到酒精分子时,会使导电性发生变化。具体过程是,呼出的气体经过检测仪时,气体中的酒精分子会与半导体表面发生反应,改变其电阻值。检测仪通过测量电阻变化推算出酒精浓度。这种检测仪相对便宜,但易受其他挥发性化学物质干扰,精度较燃料电池型低。

3.红外光谱型酒精检测仪

红外光谱型酒精检测仪通过分析呼气中酒精分子对特定波长红外线的吸收程度来测量酒精浓度。当酒精分子在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后,分子的振动和旋转能级会发生变化,吸收的红外光越多,表明气体中的酒精浓度越高。该方法具有较高精确度,但由于设备较为复杂,通常用于实验室或固定检测站。

呼气酒精浓度与血液酒精浓度的关系

酒精检测仪测得的是呼气中的酒精浓度,而交通法规中规定的限制值通常是血液酒精浓度(BAC)。虽然两者之间并非完全等同,但存在一定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呼气中的酒精浓度与血液酒精浓度的比值大约为1∶2100。这表明呼吸时每呼出1毫升酒精,血液中约有2100毫升酒精。

这个比值基于人体生理特征和代谢规律得出,酒精通过血液进入肺部,并部分挥发进入呼气中。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执法过程中通常会进行多次呼气检测,或在呼气检测异常时要求进行血液检测。

值得注意的是,呼气酒精浓度的测量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检测时的呼气深度、呼气时间长短、体温等都会影响检测结果。为了提高精准度,现代的酒精检测仪通常会进行多次检测,并结合环境因素自动校准结果。(据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