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志愿者教大家认识细胞
科普志愿者为小朋友涂抹荧光蛋白
小朋友感受两栖动物
科普志愿者讲解生活垃圾变身沼气的过程
科普志愿者正在讲解细胞模型
近日,40名四川科技小记者分别走进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医学前沿科普基地参加四川省科技活动周重点实验室公众开放日活动。“小记者们”聆听科普报告、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亲手做科学实验……近距离感受科学之美。
感受动植物多样之美
在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小朋友们一同参加了由该所主办的中国科学院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公众科学日暨城市公园多样性调查公益活动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后,便是小朋友们心仪的游园活动了。两栖爬行动物科普馆、动物亲近区、植物与艺术体验区、化学小实验观摩区、科普报告厅、重点实验室……每个打卡点都让小朋友们跃跃欲试。“我想先去化学小实验观摩区”“我想去动物亲近区”……大家拿着游园地图迫不及待地讨论起了游园的先后顺序。
在化学小实验观摩区,还未走近,惊叹声便不断传来。原来是小朋友们在制作会发光的魔法画卷化学小实验,还有打不湿的小强、仙境漫步、魔法变色花、小人国历险记……多样的科学实验不仅让现场的小朋友兴致勃勃、摩拳擦掌,更在他们心中埋下了探索、求知的种子。
不同于化学小实验观摩区的热闹,在植物与艺术体验区,小朋友们正安静地徜徉在“植物世界”中。木本曼陀罗、大花萱草、澳洲狐尾苋……科普志愿者手中的植物卡片伴随着讲解声一个个“活”起来了。“我长大也要来生物研究所工作。”“长大我要当一名生物学家。” 活动中,孩子们纷纷在明信片书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志愿。
另一边,生物所的环境与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探索之旅同样吸引着小朋友们的好奇心。
“怎么让厨余垃圾变废为宝?”实验室里,两个圆柱形的容器让小朋友们好奇不已。“这是厌氧发酵罐。厨余垃圾等有机质含量高的垃圾都可以通过这个发酵罐变成天然气,然后直接并入管道供居民使用。”科普志愿者一边操作仪器一边讲解。随后,小朋友们一起观看了污水处理动画视频,学习了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原理并亲手制作出了简单的“人工湿地”。
了解生物医学前沿技术
而在位于成都前沿医学中心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医学前沿科普基地(华西医院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一大早已是人头攒动。小朋友们对 “2021年四川省科技活动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医学前沿科普基地开放日”充满期待。此次活动由华西医院和四川省细胞生物学会科普基地、成都市生物医学前沿科普基地联合主办。
活动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研究室助理研究员邱磊以“探秘生命信息”为题,从表观遗传的定义、影响表观遗传的因素等方面为大家作了精彩的演讲。“一些表观遗传可以通过后天作用改变,可是为什么面貌不可以呢?”“如果有的疾病是DNA遗传的,可不可以改变这些DNA,这样人们就不会生病了?”听完讲解后小朋友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一个人的面貌之所以不能被改变,因为面貌是由DNA的序列来决定的,遗传信息本身是不可改变的……”针对小朋友们的疑问,邱磊一一耐心作出解答。
而在实验室,环境色谱仪、质谱分析仪、实时定量PCR仪……各种医学仪器开启了小朋友们的实验室参观之旅。不仅能近距离触摸这些仪器,还能亲自动手参与实践。在实验室的一排显微镜前,小朋友们排起了长龙。“这个是小鼠肝脏细胞”“这个是人类表皮细胞”“这个是癌细胞”……科普志愿者一边教小朋友调显微镜一边解释。另一边,实验室外陈列着的各类细菌模型,让小朋友们好奇不已,纷纷驻足观看,“细菌按照形状分类可以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科普志愿者一边为小朋友讲解着细菌的分类知识,一边带领他们认识不同的细菌模型。
经过对各种医学仪器、细菌及病毒等的基本认识,科普志愿者还为小朋友准备了模拟细菌接触传播小实验,戴手套、涂抹“细菌”(荧光蛋白)、握手……一系列程序后,科普志愿者带领大家来到了一个黑暗的房间,并用手电筒照射小朋友们的双手,只见黑暗中的双手闪着蓝色的光。“大家看到的蓝色的光就是‘细菌’,我们的手每天会接触很多东西,会产生很多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病菌。”听了志愿者的讲解,小朋友们为手上的细菌数量感到惊讶。从实验室出来,每个小朋友洗手都变得格外认真。
“科普模型、视频及图片展示、小实验,让原本很难懂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了。”“我以后想当一名医生。”……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自己的感想。(廖佳妮 罗钦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