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9 期 / 第5版:乡村振兴
南充首家强村公司运行近10个月,做了些什么?
撂荒地有人兜底 村集体“蛋糕”做大

去年这个时候,公司参股的6个村,年均集体经济盈利只有4万元。近日,四川欣业强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业公司)董事长、印钟寺村党支部书记陈万里算了笔账:欣业公司成立不到10个月,纯收入就已超过60万元,6个村集体平均收益接近10万元。

陈万里所说的6个村,分别是顺庆区新复乡印钟寺村、回龙铺村、四方寨村、坦山铺村、七坪寨村和天生桥村。2024628日,6个村以集体经济组织三资(资源、资产、资金)入股成立欣业公司,这也是南充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成立的首家强村公司。

据了解,强村公司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有关规定,依法向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以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为目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投资、参股组建公司实体或入股县、乡级联合发展平台等,以项目联建等形式统筹辖区内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实行公司化运营兼顾社会效益的企业。

运行近10个月,这家强村公司做了些什么?

试出资源盘活新方法

田地不撂荒,农机不闲置

不怕你笑话,这些房前屋后的土地,前几年都是荒的。站在村民袁清和家的农田边,原印钟寺村党支部副书记杨光和对记者感叹。

眼下,这3亩农田里种植的小麦已经开始拔穗。这边是丘陵区,农田细碎、地形起伏,没有业主流转、村民又不想种的撂荒巴掌地不少。在杨光和看来,得益于欣业公司的成立,这些撂荒地有了兜底人

如何兜底?欣业公司总经理、印钟寺村村委会副主任罗海平介绍,公司提供代耕代种服务,让村民有信心重耕撂荒地。罗海平以袁清和家为例给记者算了笔账:3亩地预计年产值1800元,减去公司代耕代种等服务支出200多元,减去400元的种子、肥料成本,可以1200元左右。

目前,由欣业公司代耕代种的土地共有340600亩,公司仅在成本价的基础上小额盈利,户均每亩可降低生产成本300元。

撂荒巴掌地有人兜底,6个村过去闲置的农机也有了新的管家

在新复乡一河之隔的双桂镇,5台来自欣业公司的旋耕机忙着进行农田翻耕作业。过去单个村的农机数量并不多,单打独斗难以形成合力,更别说出去挣外快罗海平介绍,欣业公司成立后,6个村抱团整合旋耕机、播种机、无人机等748台农机。在公司的统一调度下,48台农机在农忙时节完成耕作任务后,还能前往其他乡镇提供异地农机服务,为村集体经济再增一笔收入。

试出乡村增收新路径

让收入增加,把蛋糕做大

清晨8点,57岁的印钟寺村村民袁毅吃过早饭,就来到欣业公司上班。他当天的工作地点是位于回龙铺村的这片300亩农田。

以前没技能,只能在周边乡镇打零工,月收入不到2000元。现在在公司当农机手,天天有活干、月月领工资,收入还更多。袁毅说,作为欣业公司的首批员工,公司提供的免费技能培训让他熟练掌握了旋耕机的操作技能,农忙时节月收入有8000元左右。

像袁毅一样加入欣业公司的农机手,已有48人。人多了,公司的运行保障能力也更强。罗海平表示,截至目前,由公司入股、参与治理的闲置土地,已由成立之初的2800亩增长至4700亩,耕种机械化率实现100%

今年以来,欣业公司还先后参与新复乡以工代赈、高标准农田和异地农机服务,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了9万余元的收入。

盘子大了,可供分配的蛋糕也更大了。为实现村集体、村民共富,欣业公司探索建立起强村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共享利润分配机制。拿出公司纯收益的60%,分配至股东村,再按村民数分配。去年公司运行6个月,就带动入股村拿出40万元进行分红。罗海平说。(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浩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