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9 期 / 第1版:要闻
花重锦官城 交通锦绣色
——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成都论坛开幕

本报讯 119日,由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执委会、中国公路学会联合相关单位举办的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成都论坛在蓉城开幕。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大会执委会主席宋军,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公路局局长汪洋,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志寰,成都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吴凯等出席开幕式。国际道路联合会(IRF)主席比尔·哈尔基亚斯,美国交通运输研究会(TRB)主席尼尔·佩德森,“一带一路”国际交通联盟副主席、南非工程院院士詹姆斯·迈纳3位嘉宾通过视频分别致辞。

宋军在致辞中指出,交通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把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交通运输领域是科技创新的先行领域和重点领域,自2017年以来,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为政、产、学、研、用提供了一个创新引领和创新实践的国际交流平台,呈现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实效显著、国际化元素突出等特点,构建了一个在现代交通理念推动下的跨界融合、协同发展的新生态。今年,世界交通运输大会首次落户成都,这是服务地方交通发展、服务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有益尝试。中国科协及其所属学会愿意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与各国开展更广泛的合作,携手推进交通运输产业迈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汪洋代表交通运输部对成都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先行,站在新时代、新坐标上,我国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书写了不平凡的篇章:新改建农村公路140万公里,成功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好先行;率先建成了世界上运营里程第一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网,中国交通运输跑出了加速度;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稳步开行中欧班列,有力支持了全球抗疫;港珠澳大桥、大兴国际机场、洋山港码头等一批超级工程享誉中外;川藏铁路、深中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引领中国交通运输走向新的腾飞;C919大飞机等关键技术装备为中国制造擦亮了品牌。同时,人工智能、北斗导航、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各个领域落地开花。这些成果不仅保障了中国经济发展,也必将引领未来,造福世界。世界交通运输大会聚焦于展示交通运输领域科技创新成果,推动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是交通运输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希望各位来宾秉持融合共享的理念,加强交流沟通,深化共赢合作,凝聚创新力量。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卢春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前院长孔翰宁(Henning Kagermann),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彦良、陈湘生和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副校长何川分别就“高速铁路线站技术发展研究”“德国国家未来出行平台——整体分析方法”“中国超长隧道(洞)全断面掘进机成就与智能化发展展望”“智能汽车与智慧出行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复杂艰险山区高速公路大规模隧道群建设及营运安全关键技术”主题,为交通运输行业和产业界分享科技创新的前沿观点和发展战略趋势。

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成都论坛是WTC首次举办地方论坛,这是对高层次学术交流与服务地方交通发展相结合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大会围绕交通强国实践、新基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协同发展、智能建造、安全防控、区块链、大跨径桥梁、山区隧道安全、“一带一路”、多式联运、轨道交通、城市交通等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重点领域创新发展、重大前瞻性技术等组织论坛、设置议题,体现了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成果、新方向和新趋势,同时也体现了地方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思路、新特点和新需求。

今年的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主题为“智建新交通,协同新发展”,分为两个阶段。118日至10日举行线上线下同步交流活动,11日至15日举行WTC线上活动周。本届大会总计有23个线下平行论坛,100余个线上学术论坛和9个专题活动,1200余位国内外学者将发布学术报告。

据了解,世界交通运输大会线上活动周,将围绕行业前沿及热点领域,在线举办公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交通工程、运输规划、水上运输、轨道交通、航空运输、交叉学科9个专业领域的60余场高端论坛。同时还包含名师讲堂、技术推广、焦点轮播等内容,在一周时间内充分展示学术界、产业界等最新学术及技术成果,为参会者提供更丰富的内容选择。

大会支持单位和协办单位的嘉宾,国际组织的代表和10余位国内外院士,以及国内外交通主管部门、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150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谢博识 曹晶磊 彭翔 张林 本报记者 马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