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首套胡萝卜无人收获机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发布。该机器由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研制,攻克了高效扶缨技术,以及双幅振式挖掘松土、柔性夹拔起秧、精准对齐切割、一体化数控、遥控式控制等5大核心技术。正常作业状态下,每天可采收150吨左右,采收合格率达98%以上,是目前国内可实现连续采收、采收质量稳定的唯一设备。
“胡萝卜无人收获机采用无舱、自走高地隙履带式底盘设计,整机主要由自动限深、振动挖掘、对齐切缨和柔性输送分离等新型作业组件构成,可一次收获2行,实现挖掘、起拔、切缨、集果和抛缨等收获作业,能有效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收获损失、提高作业灵活性和安全性。”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华瑞介绍。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胡萝卜育种岗位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庄飞云表示,该款胡萝卜无人收获机采用自走式设计,与国外的背负采收机相比,具有结构紧凑、灵活性强等特点,更适合国内不同类型的地块和需求,采收破损率低于3%,作业稳定,技术水平在国内外具有先进性。
“该模式在全国具有可复制性,对国家其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山西试验站、山西农业大学研究员李改珍说。
我国胡萝卜年种植面积超600万亩,是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然而,近年来胡萝卜耕整地、播种、打药等环节已实现机械化,唯独收获机械化成为“卡脖子”技术。人工采收成本高达1000元/亩,且面临农村劳动力不足、用工紧缺等问题,打通机械化卡点和堵点是当前产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此次胡萝卜无人收获机的发布,将推动胡萝卜种植全程机械化,助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机器代人”目标提供重要新质生产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