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3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源本生鲜”:用科技护卫“菜篮子”安全

10月8日,在成都顺点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厅内,一块电子屏幕不断滚动播放更新着本地蔬菜的价格、交易数据等信息。这是该公司为提升农副产品流通效率与食品安全防控,倾力打造的食品流通溯源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源本生鲜”。目前,该公司已拥有24万余家农副产品的团体消费单位,日均交易量达3万余吨,累计阻止近5万批次不合格农副产品流入餐桌。

“我们的目的是将农副产品的供方和需方串联起来,‘撮合’双方交易。”公司董事长刘川江简明定义自己和创始团队7年来的创业成果。为何搭建平台?供需双方如何受益?这在成都“出生”,面向全国服务的平台在充分释放交易与溯源需求后,如何护卫食品安全?记者在刘川江的讲述中,探寻了“源本生鲜”的科技赋能食品安全之路。

大道至简

入局:搭建平台,为供需双方增效

寻路:业以为专,专业人做专业事

刘川江说,创业灵感与之前工作经历有关。

2008~2014年,刘川江在一家软件公司负责商务部肉菜流通追溯体系项目建设,项目在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下却鲜少效益,经过几年的推动后便进入了瓶颈期。

在这一过程中,刘川江发现政府搭建肉菜流通追溯体系主要目的是利于食品安全监管,但与各个环节商户的利益没有直接挂钩,因而无法吸引商户主动使用。都没有产生交易又何谈安全?在反复推敲后,刘川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要做溯源必须要有交易,只有交易产生,才能在其中利用信息化手段管控食品安全。”他一下抓住了追溯体系建设背后隐藏的逻辑——搭建一个平台,为供需双方减少买卖成本,使双方在平台交易过程中主动参与到食品溯源。

凭借多年食品溯源软件系统开发的经验,刘川江携有营销策划、软件研发经验的精英团队创建公司并开发交易平台,2015年3月31日,公司搭建的“源本生鲜”电商平台正式上线。起初由于没有市场推广和稳定的供货方,团队便分散到各餐馆尝试寻找用户试用,同时由团队自主完成采买和配送。很快,成都美年广场的一家黄焖鸡餐馆通过平台下了第一笔订单,刘川江清楚记得那是一个由“几斤小米辣、几斤生菜”构成的订单。“这个订单证明我们的平台有人愿意用!”刘川江和团队兴奋得睡不着觉,第二天一早就开车去送货,“我们去得太早了,大家就在车上睡觉一直等着餐馆开门,把菜交给客户的时候我们非常开心。”

第一笔订单成交后,团队第二天又找了四五家用户,运行一个月后,平台就积累了近两百家用户。随着用户量不断增加,运营问题也逐步显现:团队白天写代码,晚上忙分拣,配送效率不高;聘请的采购私自赚差价,致使订单损耗越来越大……很快,公司亏损,团队陷入困局。“不如我们退出来,去做供需服务,做一个服务连接。”刘川江思考着。

科技赋能

转型:服务产业链,让农副产品溯源有迹可循

进阶:模式叫响全国,助力食品安全城市创建

2015年下半年,公司通过创业比赛获得了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进行了业务转型,既为采购端服务也为供应端服务——即在供应端通过交易数据分析与供应商进行合作,为其解决出货和运输成本问题,最终通过将农副产品纳入平台进、出端,让食材溯源有迹可循。

在此期间,成都市政府在“两个创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工作中探索解决食品安全追溯难题的办法,决定在天府新区开展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升级改造试点工作,以市场化思路建设成都市食品流通溯源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在民生举措的推动下,公司成为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单位,建立了“源本生鲜”食品流通溯源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刘川江介绍,平台在升级上主要以输出线上交易系统和农残药残检测技术、食材溯源呈现技术为主,进入平台的每批食材都将经过严密检测,快检结果将自动传入后台,再禁入不合格食品,其安全风险降低了80%以上。同时,平台建立的一套二维码查询系统,可通过手机扫描查看食材来源信息、监管部门的日常巡查信息、消费者的评价及投诉信息。“对于食品本身而言,只有安全的,才会被市场接受。这样一来,进入平台的农业合作社、食材配送商、单位食堂等机构可以更加安全、方便、准确、快捷地完成一站式交易,也充分实现了食材准入、检测、交易、管理、溯源及监管等环节的信息一体化、数据电子化、管理移动化、监管联动化,真正做到了‘进场全把关,检测全覆盖,流出全负责,追溯全过程’。”

随着“两个创建”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链接农副产品产供销的“源本生鲜”平台将生产组织、要素配置、商业模式朝着网络信息化方向发展,全面为产业链关联环节赋能,助力成都走出了一条创建全国食品安全城市的特色之路。2016年10月,全国“两个创建”试点工作现场会在成都召开,“源本生鲜”被选为成都市创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典型,参会嘉宾来此考察后纷纷表示“源本生鲜”模式走在全国前列,经验值得学习与借鉴。此后,“源本生鲜”多次接待国家、省市领导的参观调研,并开始在北京、青岛、西安等城市布局落地。

从最初以农副产品交易平台切入行业,到经历实战摸索行业发展痛点,如今,“源本生鲜”的业务已经遍布全国,平台注册使用用户超过29万余家,每日交易金额逾2.8亿元,交易食材逾3万吨,受益人群逾3000万人。

食安天下

使命:“数智”治理,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愿景:创新发展,品牌驱动助推乡村振兴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而食安需达到怎样的标准,公众才能心安?“我们说食品安全,一方面是食材本身,另一方面则是食材在加工环节的安全。”刘川江说,“食品安全监管就更需要做细做透。”

在成都高新区外国语学校,依托“源本生鲜”平台技术建立的“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正全天候为师生的餐食安全保驾护航。在系统界面,实时直播着学校食堂的仓库、清洗间、烹饪间情况,并对各操作间的人员及加工情况进行风险预警。刘川江告诉记者,当加工人员进行作业时,若出现未戴口罩、玩手机等行为,又或是操作间有老鼠、进入陌生人,系统将立即告警学校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理。目前,全省已有6000余所学校食堂纳入“源本生鲜”平台,放心完成日常采购溯源、后厨加工过程管理等工作。

这是“源本生鲜”以食品流通溯源监管为切入口,扩展食品安全监管业务领域,基本覆盖市场监管局、教育局、商务局对食品安全监管业务场景下的业务信息化、风险分析、数据应用等需要,实现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的一个切片。在一套主体履责、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全面信息化食品安全治理新方案下,“源本生鲜”的探索还在继续。

“通过累积的海量城市农产品交易数据,我们正积极建设地市州农副产品智慧供应链产业园。”刘川江袒露公司最新发展放向:“我们将依托各地现有批发场地,让城市内分散在各地、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食材供应商集中入驻园区,实现农残检测、入场、智能分拣、进销存、财务、溯源及食品安全保障等业务场景的全智能化和信息化。”刘川江介绍,这一布局既可为配送企业节省仓储、人力等成本,也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实现所有食材来源可追、去向可查和责任可究,帮助园区内食材配送企业降本增效,同时助力当地食品安全防控能力进一步提升。

首步落子,刘川江带领团队将“源本生鲜”川南智慧配送中心落户到自贡智慧冷链物流电商园(一期),项目的入住助力该电商园成为了全国17家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中首个冷链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源本生鲜”也充分发挥自身在农副产品流通领域的数字化优势,加强农副产品内外交易循环及流通数据监管,优化自贡冷链物流市场供需、农副产品流通、生产加工等上下游产业资源,助力自贡冷链物流与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在其他地市州的项目推进中,刘川江也有清晰规划——位于广元的川陕甘农产品交易中心(西部大市场),既是当地重要的“菜篮子”工程,也是川陕甘三省交汇处的农产品交易集散窗口,“源本生鲜”的食品流通溯源电商平台近期已在中心建设场地,计划通过数智化技术减少农副产品流通环节,助力广元建设更加运行有效的肉菜流通体系。同时,利用广元作为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汇集相关农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力量,丰富农副产品供给、平抑农副产品价格,促进川陕甘及毗邻地区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当前,“源本生鲜”城市农副产品智慧供应链产业园已于自贡、达州、绵阳先后落地启动,广元、遂宁、资阳等地的合作也在有序对接推进中。

食安,则民安,则心安。长久以来,“源本生鲜”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改革,走市场化运作之路,用数智化技术连接和优化农副产品的生产、流通、服务等各个环节,实现了生产端、加工端、流通端的供应链全链路布局。刘川江表示,希望通过城市农副产品智慧供应链产业园的相继建设,减少农副产品流通层级,进而优化当地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订单生产,助各地市州建立起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的农业体系,在护航食品安全的同时打造区域性优质农副产品品牌,助推乡村振兴。本报记者 曾青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