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江市东兴区牢牢把握中医药产业发展契机,立足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积极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培育产业新动能
打造中国天冬之乡
春争日,夏争时。这几天,东兴区郭北镇青台村的东兴区天冬产业园区里一片繁忙景象,村民们正在地里忙着除草、施肥,为天冬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趁前两天才下过雨,我们今天来把杂草扯掉,免得遮到天冬苗。”村民郭淑容一边清理杂草一边说。
据悉,该园区是在东兴区乡村振兴产业规划引领下建设的天冬种植核心示范区。园区建设后,积极创新利益分成模式,兼顾了村集体经济、土地分红、务工收入、发展基金等各方面,有效带动当地村民在顺利脱贫后持续增收。
“种植天冬后,我们不用出门打工,在家就可以挣钱,还可以照顾到一家老小,这样子挺好的。”村民郑平介绍,长期以来,当地村民主要靠种植玉米、红薯等传统农作物谋生,因为挣不了多少钱,前些年,村里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如今,村里发展天冬产业,不仅盘活了土地,带动村民就近就业,也为该村开启了一条新的致富路。
“青台村的天冬每亩能产1万斤,保守估计产值可达6万元,纯利润4万余元。”青台村党委书记汪东海介绍,目前,该园已建设天冬“粮-药”复合种植基地约3000亩。同时,园区还吸引“天冬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在此落地运行。“东兴区出产的天冬品质非常好,天然符合出口标准,市场前景很不错。”该项目负责人刘国兵表示,公司对投资的天冬产业充满信心。
除青台村以外,东兴区石子镇七星村、白合镇龙井村等地的天冬种植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目前,郭北与白合已栽种3500余亩,富溪、双桥已栽种1000亩,正在整理土地5000余亩,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进行当中。根据总体规划,今年底,全区天冬种植面积将达到1万亩。
启航“十四五”,东兴区将天冬种植纳入当地“十四五”规划及“2035远景目标规划”,按照育苗、种植、加工、研发、品牌、康养、旅游等“七位一体”战略方向,计划用10年时间,种植天冬15万亩,构建一二三产业链条发展新格局,打造“中国天冬之乡”。
拓宽增收新渠道
种植致富“小金果”
这几日,位于东兴区石子镇七星村的川南百草生态科技园里,比比皆是的枳壳树苗郁郁葱葱、长势良好,村民正忙着锄草、管护树苗。
“我们大队的这个枳壳基地好,现在把孙儿照看好的同时钱也挣到了,大家都欢欢喜喜的。”在园区务工的村民曾忠成说,自从村里引进枳壳产业,留守在家的村民一有时间都会到园区来工作,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以前想都没想过。
据了解,种植枳壳一年四季都要除草、施肥,该园常雇工人四五十人,高峰时可达百余人,每年基地劳务费支出达百余万元,成功通过枳壳产业为当地农户持续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作为一种药用价值和经济效益俱佳的作物,枳壳丰产期每亩鲜果产量可达1万公斤左右,亩均创收能达到2万元以上。作为东兴区万亩枳壳基地核心区,该园现有集中连片枳壳3800余亩,2020年迎来首次丰收,年产枳壳37.5万公斤,产值达到180万余元。2021年,预计产量将达到100万至150万公斤。
近年来,东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根据规划,东兴区将以石子镇七星村为核心,发展枳壳种植13500亩,预计年产值可突破2.7亿元,将有效促进当地群众和村集体增收致富。
瞄准发展新目标
打造乡村振兴战略新引擎
在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东兴区立足本地林地资源充裕、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条件适宜等有利条件,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专合社+村集体+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天冬、黄荆、枳壳等10余种中药材产业。其中,天冬面积居全国之首,且附加值高,是实现“助农增收、助企成长”的有力支撑。
目前,东兴区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8万亩,预计到2030年,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达到30万亩,其中天冬种植15万亩,届时将形成以东兴区为核心、辐射周边区县的天冬生态种植圈。建设东兴区现代中医药产业园,开展中药材精深加工,引进或培育知名企业6家以上,开发大健康产品40个以上,带来经济效益达100亿元以上……瞄准发展目标,中医药产业必将成为东兴核心龙头支柱产业、乡村振兴战略新引擎。(彭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