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灯郎朗(左二)为年轻医生讲解治疗方式。
“饮食上不能吃甜的,多运动……”日前,在甘孜州乡城县藏医院诊室内,院长恰灯郎朗为一名神经性头痛患者查完尿液和把脉开药后,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并仔细叮嘱患者生活中需注意事项,有意外情况随时联系他。
这是恰灯郎朗多年来的工作习惯。
“给患者多一些叮嘱和关怀,虽是举手之劳,却能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心理治疗比药物治疗更关键。”恰灯郎朗说,每当患者前来就诊,他首先会与患者聊家常,营造快乐轻松的氛围,让患者没有压力,再将复杂的医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患者听。多年来,凭借精湛的医术和敬业的态度,恰灯郎朗赢得了如潮好评,并成为乡城县政协委员、四川省中藏医专家库成员,获得“优秀医务工作者”“四川省医疗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
从医25载
用满腔热情诠释“救死扶伤”
已从医25年的恰灯郎朗走上救死扶伤之路并非偶然。谈及工作,他坦言,自己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救死扶伤、为群众消除病痛的医生。多年前,从藏医专业毕业后,他如愿回到家乡的卫生院工作。此后的岁月里,被高原阳光炙烤得黝黑的“康巴汉子”凭着过人的医术和敬业精神赢来了无数病人的点赞和感谢。
例如几年前,稻城县一名60多岁的老人突发疾病,失去知觉、昏迷不醒,经人介绍来到恰灯郎朗所在的卫生院,恰灯郎朗对其进行了针灸、放血、涂擦和药物治疗,半个月后患者康复如初;两年前,乡城县一名在云南务工的人员突发疾病,在云南医治无果后,家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恰灯郎朗,恰灯郎朗急病人所急,每周两次以上到距离卫生院十多公里外的患者家中为其治疗,两个月后成功将病人救了回来……参加工作以来,他上门服务次数达2万余次,步行里程数万公里,有风雨无阻,也有披星戴月。
如今,已是乡城县藏医院院长的恰灯郎朗更加忙碌了,不仅要为患者查尿液、把脉开药,指导康复理疗、查看药液熬制,还得处理行政事务,带医生查房、讲病例……一言一行都践行着医者之心。他用满腔热情诠释着“救死扶伤”的全部含义。
坚持创新
以己之力惠及更多群体
“扎实的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学习与创新要结合,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在恰灯郎朗看来,作为医生,要不断学习,丰富临床经验,才能履行好医生的职责使命。在恰灯郎朗的言传身教和示范引领下,他所在的藏医院内一批藏医骨干正在不断成长。
除了注重人才培养,恰灯郎朗还结合现代人群的健康状况和保健意识强烈的特点,对所在医院进行改革。他到藏医院任职不久,在传承传统藏医药疗法的基础上,对医院功能科室进行重新设置,重点开发藏医药保健与康复理疗;利用医院的藏药材种植基地种植保健和康复理疗类药材,组建团队将其制剂成价格低廉、疗效显著的保健类汤药和涂擦类药物,经临床运用效果明显,前景较好。他还积极开展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为提升公众健康意识和健康素质、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积极建言。
“医生是我一生钟爱的职业,我会一直坚持。”恰灯郎朗表示,他将继续坚守初心“为生命站岗,为健康护航”。“接下来,我将从提升大众健康水平出发,在打造康养中心上下功夫,让开发的传统藏医药在护佑大众健康中惠及更多群体。”恰灯郎朗说。(何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