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2 期 / 第3版:地方报道
只为田间稻花香 万源市: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机手使用插秧机插秧。王晓艳

栽种好夏秧,稻谷满粮仓。当前正是水稻移栽时节,达州万源市抢抓节令,有序推进水稻移栽工作,保障粮食安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葱绿的田野,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夏日农耕图”。

机械化种植提效率、省成本

近日,走进万源市黄钟镇陈家河村,秧田里,农户李文国把秧苗放置到插秧机上,农机手驾驶着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株株翠绿的秧苗被均匀插入田中,不一会儿,原本光亮如镜的水田披上了“绿装”。

“机器插秧比人工快得多,以前插秧需要一整天,现在十几分钟就完成了。”李文国说,机械化移栽效率高,不仅节约栽种时间和用工成本,还有效提高成活率与整齐度。

农机忙碌的身影,也出现在万源市玉带乡太平坎村。太平坎村党支部书记张俊说:“今年我们计划采用机耕、机繁、机收的方式,全程机械化作业,提高移栽工作效率。”

站在太平坎村田垄上,笔者看到,一株株嫩绿的秧苗生机盎然。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上,村民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拔苗捆秧、犁田耙地、栽插秧苗,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农耕图景。

据悉,为提高水稻亩产量,今年,太平坎村结合自身地理条件,与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建成水稻育种基地200亩,实验种植达稻1号、川华优71等品种,水稻亩产量有望提升到500~600公斤。

水稻种植大户解宗平介绍,插秧是水稻生产的“重头戏”,为保证秧苗移栽品质,今年他还邀请村上插秧经验丰富的村民来指导,确保秧苗栽插的深度、株距、行距达标,为水稻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在我们村的水稻种植基地,每天有40余人进行插秧作业,配合机械化操作,目前已完成900余亩秧苗移栽工作。”张俊说。

近年来,太平坎村通过“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模式,因地制宜推动优质水稻种植,激发了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此外,水稻成熟后,村集体统一收购、销售,既保障了水稻的品质和产量,还为当地种植户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入。

科技赋能助丰产、促增收

连日来,万源市各地抢抓农时,农机手纷纷“上岗”,全力推进水稻集中育秧、机械化插秧等农事服务工作。依托农业机械化加快栽插进程,该县助力水稻生产跑出了“加速度”。

今年,万源市计划种植水稻17万亩,建设水稻高产千亩示范片3个。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户增产增收,万源市农业农村局还通过项目支撑采购农机具、肥料等农资,对全市水稻种植大户进行物化补助,并组织300余名县、乡(镇)两级农技人员奔赴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为全市水稻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万源市历来重视农业生产,去年粮食播种面积突破100万亩,总产量达到38万吨,实现了粮食产量“十六连增”。今年,该市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力度,建成水稻、玉米、马铃薯、大豆、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千亩高产展示片12个,百亩超高产攻关方8个;开展马铃薯种植、小春作物管护技术指导1500余人次,印发农业种植技术资料1.2万份;完成油菜播面20万余亩、小麦6000亩、春马铃薯20万亩、杂粮1.6万亩,上半年全市粮食播面预计可达20.8万亩,粮食产量5.9万吨。与此同时,该县大力提升农机装备技术水平,向农户补贴机具707台(套),主要农作物机耕67.7万亩、机播120万余亩、机收4.9万亩,全市农作物农机化率综合水平达48.5%,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达62.6%。

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万源市立足“生态、富硒、有机”优势,强化产地初加工、园区深加工,聚力打造具有万源地域标志的“五彩产业”,做优做强现代农业,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走出了一条结构优、质量高、效益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一幅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的美丽画卷正在万源市徐徐展开。(马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