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8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任顺友:护好家乡一片绿 誓要山村换新颜


任顺友(左)查看树苗长势。

任顺友是绵阳市平武县豆叩羌族乡银岭村的一名普通农民,然而他的事迹却不平凡:在12年的时间里,他在深山中完成植树造林4000余亩,培育各种树苗百万余株,让他的家乡变得山更青、天更蓝。

为什么要植树?当笔者问及这个被无数人问过的问题时,任顺友回答道:“当我看到曾经绿树成荫的大山上竟然出现了不少荒坡后,我心里久久无法平静。因此,一个大胆且‘不切实际’的想法产生了——植树造林。”

说干就干,任顺友开始在平均海拔有1000余米的荒山上种起了树。但想要在荒山上把树种活却困难重重。虽然银岭村总体自然条件良好,但是具体到小气候来说依然不稳定,10年中至少有3年旱涝不保。这种情况对于种树而言,十分不利。再加上高山之上土壤的涵养水量参差不齐,更是增加了树苗生长的难度。

为了提高苗木成活率,任顺友不停地探索。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他成功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植树理论”:将高山上的土地分为两种,一种为土质良好、涵养水量高,即可以在春季植树;另一种则是土壤涵养水量不足,尤其是缺水的土地,则更偏向于在秋季植树。秋季雨水较多,气温较低,苗木生长速度减缓,水分蒸发少,苗木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大,有利于根系生长,在移植、栽植过程中对根系造成的损伤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愈合,从而提高苗木成活率。“虽然通过这种方式种植的树看起来生长情况不太好,但经过一两年的恢复,是能够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的。”为了实现树苗全流程的质量把关,任顺友还自建了苗圃培育基地。如今,他种植的树苗成活率达到90%以上。

而比起增加树苗成活率,更让任顺友感到高兴的是,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植树的队伍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不仅使得大山更绿,溪水更清,也为山里的人们带来了致富增收的新门道。

近几年,任顺友植树造林累计产生劳务费用100万余元,为周围村子的村民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直接增加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政府的帮助,群众的支持,也让任顺友更加坚定了植树这件事。2018年,任顺友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他说,“力争10年内再造林2000亩以上。护好家乡一片绿,誓要山村换新颜!”(任露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