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助力德阳加快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强市,近日,德阳市科协、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市经信局、市科技局等九部门首次联合印发《进一步加强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力争三年内基本实现目标企业科协组织能建尽建、应建尽建,并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各类符合条件的创新主体建立科协组织,有力支撑中国装备科技城高质量发展。
《通知》明确了加强企业科协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把准政治方向,推动企业科协成为凝聚科技创新力量的“红色阵地”;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才成长,将企业科协组织建成“科技工作者之家”;坚持开放协同、汇聚创新资源,促进跨区域跨领域交流合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通知》部署了三大核心工作内容。认真调研摸底,分类分步推进。以重点产业链(群)为主线,高效摸底目标企业规模、行业、科技人员、创新平台及需求等信息,分步、持续、规范推进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因地因企制宜,创新组织形态。引导企业“量身”组建科协组织,确保科协组织“因需而建、组建规范、促进发展”,实现对目标企业的有效组织覆盖、服务覆盖。营造科创生态,促进企业发展。推动企业科协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资源引流、聚合作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通知》提出了三项保障措施。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各级科协承担主体责任,各相关部门发挥职能优势,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建设难题。加大支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相关部门对已建科协的企业,在学术交流、技术创新、人才举荐、项目申报、评选表彰等方面给予支持。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工作热情。广泛宣传企业科协积极作用,及时总结推广经验,激发建设热情和工作活力。
此次九部门联合发文,标志着德阳企业科协进入系统化、规范化建设新阶段,旨在通过系统性、针对性的举措,织密建强企业科协组织网络,更广泛地联系服务企业科技工作者,充分激发其创新活力,以企业科协组织建设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落实德阳市委《关于集中力量抓工业的决定》走深走实,为再造一个“工业德阳”、加快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注入强劲动能。(黄飞)
>>>新闻多一点
科协牵线 助力企业技术创新
专家入驻企业工作站。
“传统除杂工艺需要10天,我们6天就能完成,杂质去除率还提高了30%。”四川德博尔制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日前展示了企业的最新科研成绩单:依托德阳市科协推动建成的“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平台,企业一年内突破生物医药原料杂质处理关键技术,并实现规模化生产。2024年,相关产品销售额达4800万元。
据悉,2023年初,在德阳市科协指导下,四川德博尔制药有限公司科协牵头成立“创新技术攻关小组”,整合公司研发骨干与外部专家资源,针对生物医药产品开发进行集中攻关。同年6月,企业科协成功引进高校相关专业的专家入驻企业工作站,充分利用高校科研优势和实验设备资源,成功研发用于处理产品原材料杂质的新技术。
该技术相较于传统方法有明显优势,不仅极大简化了生产工艺,缩短了生产周期,去除杂质更彻底,同时保障了产品质量稳定性。成果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
项目攻关期间,企业科协建立了“双周技术例会+半年度成果评审”的动态管理机制。双周技术例会上,团队成员分享研究进展、交流问题与解决方案;半年度成果评审则邀请行业专家评估和指导攻关成果。同时,设立激励机制,将技术人员的攻关贡献与职称晋升、项目分红相关联,极大地激发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障攻关工作有序推进。同时,同步实施“人才强企”计划:新增博士后1名、高级工程师1名、硕士研究生3名,核心研发团队扩容至20人,为企业后续管线研发储备了强劲动能。
德阳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案例聚焦生物医药领域关键技术攻关,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形成了可复制的技术攻关经验。特别是在组织机制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具有显著的示范性,为其他生物医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文、图由德阳市科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