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连采摘。帅玉洁 摄
9月16日,记者从省林业和草原局网站获悉,第二批“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基地、园区和高质量发展县及2025年现代竹产业基地名单正式发布。其中,眉山市洪雅县获评“天府森林粮库”高质量发展县。
作为全省“天府森林粮库”高质量发展县,洪雅县以超72%的森林覆盖率、208万亩林地的资源本底为依托,通过高位推动、科技赋能、产业融合、品牌引领等举措,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近日,在洪雅县中山镇谢岩村的总岗山中药材种植基地,村民们忙着栽种黄柏树苗,一株株新苗在山坡上整齐排列,为这片绿海注入新的生机。这一幕,正是洪雅县深入践行“大食物观”、推进“天府森林粮库”建设的生动缩影。
高位推动
擘画“森林粮库”新蓝图
洪雅县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林地约占73%。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近年来,洪雅县立足资源禀赋,印发《洪雅县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实施方案》,将中药材发展纳入《洪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工作专班,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市场运作”的推进机制。
“我们依托国家储备林项目,扶持新型经营主体,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洪雅县林业局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主任邵丽说。通过政策保障、项目支撑、资金投入三管齐下,洪雅县出台了涵盖科技、土地、人才等领域的政策文件,实施油茶造林、竹产业基地奖补等项目5项,2022~2024年投入林粮产业资金1.81亿元,为“森林粮库”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科技赋能
激活“林下经济”新动能
在洪雅县中山林药现代产业基地,“黄柏+茶叶”“黄柏+黄精”的林下复合种植模式令人眼前一亮。
该基地通过“林上+林下”立体开发,提高了林地利用率,还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中药材超1万亩,预计年户均增收6万元以上。“黄柏生长周期虽长,但10年后预计黄柏皮亩产可达2.3吨。”洪雅县盛邦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沈卫超算了一笔“生态账”。
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引擎。近年来,洪雅县林业局与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广林药、林笋、林菌等复合经营模式,实施《濒危道地药材“雅连”精深加工技术及新产品》等科技项目,孵化林草成果转化企业1家,推广专利9项。同时,开展笋用竹、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328人次,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构建起“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
产业融合
实现“一块土地”多收益
洪雅县竹林面积达44万亩,得天独厚的竹资源成为建设“森林粮库”的重要支撑。鉴于此,洪雅县在竹林中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实现立体开发、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我们依托储备林二期项目,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在林下套种笋用竹。”洪雅县林业局产业股股长廖鸥鸥介绍,“下一步,打算在项目范围内建设林下中药材GAP基地,发展林下中药材黄精、石斛、雅连、黄柏等3万亩,林下蔬菜18万亩。”这种“林上+林下”的立体经营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林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同时,洪雅县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积极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竹笋食品加工和森林康养等新业态。目前,全国首批森林康养基地、国家森林康养服务标准化试点等项目纷纷落地洪雅,形成了“竹产业+文旅+康养”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品牌引领
打造“洪雅味道”新名片
在洪雅县瓦屋山药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中药饮片数字化车间和现代化仓储物流系统高效运转。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雅连”系列产品通过地理标志保护认证,远销国内外。“我们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合作,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雅连保护、栽培技术研究,让这道地药材焕发新生。”该公司负责人介绍。
品牌是核心竞争力。目前,洪雅县培育规上林粮企业3家,其中瓦屋山药业有限公司以中药材精深加工为主,年产值1.1亿元;幺麻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藤椒油、竹笋加工为主,年产值达6.25亿元。通过品牌赋能,洪雅县的林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
“森林不仅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是咱们老百姓的‘幸福库’。”廖鸥鸥感慨,通过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洪雅县实现“林粮”经营总面积57万亩,2024年总产值达39亿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今天的洪雅,正以“天府森林粮库”建设为抓手,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新路。 (帅玉洁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