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6 期 / 第8版:乡村振兴·科普服务
在城市来一场与野生动物的邂逅
——探访成都动物园

在成都市成华区青龙街道有一座西南地区最大的动物园——成都动物园。这里几乎承包了成都小孩一半的童年,许多人的相册里,至少都留存着一张童年在成都动物园留影的相片。今天,四川科技报探班员借着为大家科普动物知识的契机,重回了小时候魂牵梦绕的地方,找寻美好回忆。

走进成都动物园,一幅巨大的中国珍稀动物分布示意图映入眼帘。这幅分布示意图是在瓷砖墙上绘制完成的,如今这种样式的彩瓷砖墙已经很少见了,墙上的字体和图画,一下就将探班员拉回了上世纪80年代。

在这幅分布示意图上,探班员快速了解了我国各地的动物分布情况和种群种类。据悉,我国现有2100余种陆栖脊椎动物,包括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华南虎、海南坡鹿、普氏野马、野骆驼、白唇鹿、朱鹮、虹雞、黑颈鹤、黄腹角雞、扬子鳄等。其中,憨态可掬、形象可爱的大熊猫不仅分布在四川省,陕西、甘肃等省份也可以见到它的身影。


东方白鹳


大熊猫

观奇珍异兽,学动物知识

在成都动物园里,探班员最喜欢的动物是大熊猫,为此,探班员第一时间来到大熊猫生活的场馆,一览其风貌。

目前,成都动物园里生活着两只大熊猫,一只叫阳滨,一只叫囡囡。两只大熊猫非常活泼好动。探班员在观察大熊猫时发现,饲养员在它们的活动场所放置了很多玩具,每个玩具里,还准备了切好的小苹果。大熊猫活动的时候,就像寻宝一样翻找着玩具里的苹果,不亦乐乎。

大家都知道,大熊猫是“中国国宝”,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经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可关于它们的生物学知识,大家知道多少呢?当然,不知道也没有关系,在熊猫馆内的科普展板上,相关知识应有尽有。探班员根据科普展板了解到大熊猫性情温顺,最爱的食物是竹子,特长是爬树,成年后体长可达120~180厘米,体重可达90~150公斤。

看完大熊猫,探班员赶忙又去看成都动物园的“颜值担当”——火烈鸟。它们色泽鲜艳、身材高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大象是成都动物园里最喜欢和游客互动的动物。它们体型壮硕,大大的耳朵扑哧扑哧地扇动着,亮晶晶的眼睛,可爱极了。有时候它们调皮起来,还会用鼻子吸满水喷游客,让大家“又爱又恨”。

相对来说,长相粗犷的骆驼和羊驼则更喜欢静静地待在小院子里吃草,要是碰到喜爱它们且愿意为它们拍照的游客,也会积极主动配合。

有一种动物,探班员还是第一次见到,它叫山魈。不得不说,山魈的长相十分特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猴科灵长类动物,它们头大而长,鼻骨和吻部周围为红色,两侧脸颊为蓝色,这种色彩鲜艳的特殊图案形似鬼怪,但有利于帮助它们在茂密的丛林中互相识别、联络。

在山魈馆,探班员看见一只山魈妈妈正在给自己的孩子梳理毛发。讲解员趁机现场教学,给探班员科普了动物梳理毛发的原理。灵长类动物之间相互梳理毛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行为,动物之间通过这种行为来彰显社会等级、缓解内部矛盾,同时也可以建立相互信任的盟友关系。

大象

老虎

山魈

骆驼

晓科研成果,增保护意识

参观过程中,讲解员还借普及山魈知识讲述了成都动物园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路径和成果。据介绍,成都动物园采取引进、交换、合作等方式,进行珍稀野生动物种群建设,让山魈、川金丝猴、豚鹿、毛冠鹿等珍稀野生动物优势种群发展壮大,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近10年间,成都动物园的豚鹿从原先的35只发展到现在的77只,川金丝猴从原先的10余只发展到现在的26只……

在维持原有优势动物种群的基础上,成都动物园还进一步优化种群结构,拓展新的动物种群,力争在金钱豹、大红鹳、金刚鹦鹉、红腹锦鸡等物种方面建设新种群。与此同时,成都动物园在动物繁殖方面也硕果累累,先后成功繁殖河马、斑马、金丝猴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还与重庆、广州等国内动物园联合繁殖长颈鹿、黑猩猩等动物。成都动物园还引进了亚洲象、红毛猩猩、大红鹳等动物,不断提升动物品种的多样性。先后对两爬馆、鹤馆、豹馆等进行景观改造和场馆提升,打造生态型兽舍,提高动物生活质量。成立动物福利小组,保证动物观察、训练和讲解工作常态化开展,提升游客参观品质。

成都动物园除了有动物馆舍外,还有介绍动物知识的科普馆。科普馆内包含展厅和数码影院。其中展厅由图片、动物标本、动物知识展板三大部分组成;数码影院则全天定时放映动物短片。通过影片、动物展板、图片以及标本相结合的方式,成都动物园将娱乐和科学普及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为公众提供了优质的科普服务项目。

小时候逛动物园,更多的是对园内的动物充满好奇。而现在,逛动物园不仅是一项娱乐消遣活动,还是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大家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可以带上家人、朋友去动物园了解动物们背后的故事,学习动物知识,相信一定会有全新的体验。(董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