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侯老板,今天耕田机空不空?”
再过不久,当地将进入插秧时节,眼下天气晴好,村民们正抓紧耕田育秧,农业机械也进入使用高峰期。不过,何明太要耕作的3亩农田并不是自己的承包地,而是外出务工的邻居陈丕信一家的土地。今年,陈丕信一家响应国家疫情防控号召没有回乡。“这些田都是他们的,现在交给我代种。”何明太说。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侯珏恩介绍,全村共有1664人,常年在外务工人员有780余人,今年春节60%的在外务工人员没有返乡。“虽然今年返乡人数减少,但并未对春耕造成太大影响。全村有620亩左右水田采取‘代耕代种’模式种植,基本没有出现土地撂荒现象。”侯珏恩所说的“代耕代种”模式是指在外务工人员、无劳动能力者可以选择将农田交给其他村民“代理”,以解决自家农田“无人耕种”的问题。
除了“代耕代种”,当地专业合作社还可以对农田进行“全程托管”。“水稻‘耕、种、防、收’等环节都可以由合作社提供社会化服务,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每亩可节约400元左右的人工成本。”侯长润介绍,合作社拥有大型旋耕机、收割机、烘干机等多类农机具,目前已在普济镇及周边3个行政村推行了社会化服务,“托管”农田达500余亩。(陈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