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卫生知识的普及,不少人有自我诊断、自行购药的经历。但是,由于大多数人医药知识不足,加之未能得到医师或药师的用药指导,在进行自我药疗时,往往步入误区。
常见用药误区
剂量越大,疗效越好?答案是否定的,比如,许多抗菌药物的量效关系呈双向变化,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若药量超过一定范围,不仅使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增大,同时也增加我们的经济负担。
药品价格越高不等于疗效更好。药品价格的高低主要与它的原材料有关,原材料稀少,采集艰难,或工序复杂,药价便高,反之则便宜。另外,一般进口药价格均较高。同时,某些药品价格和疗效也不成正比,例如:硝酸甘油,每片只有几分钱,但它是目前公认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救命良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治疗疾病的重点在于对症下药,而不是药物价钱的贵贱。
有些药物体积或剂量太大,不易一次吞服时常掰开服用。但是,一些特殊功能的口服药品在分割时会破坏药剂的特殊结构,使药物的疗效降低,甚至发生毒副反应变化,造成中毒。例如:肠溶制剂一旦被分割后,肠溶衣就会被破坏,失去了肠溶衣的保护作用,药物在胃中就会释放出来;控释、缓释制剂分割后,控释膜或控释骨架被破坏,药物会迅速释放,引起体内药物浓度上升,造成药物中毒。
凭经验多种药物混着用是千万不可取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在体内不仅会发生种种物理、化学性变化,而且可能因一种药物对机体器官、组织、细胞、酶系统的影响,改变其它药物在体内新陈代谢或转化的过程,从而发生相加、协同、拮抗等相互作用,因而,许多患者凭经验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发生物理性、化学性及药理性不良反应的现象屡见不鲜。
不合理用药的后果
延误疾病治疗,用药不对症,给药量不足,疗程偏短以及不合理用药等都直接影响药物治疗的有效性,轻者降低疗效,重者加重病情,最终会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而导致治疗失败。此外,不合理用药会浪费医药资源,对于患者来说,可能也会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导致药源性疾病。(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