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新玲
四川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又处于我国南北地震带,是我国地震多发区之一。据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发布,2021年汛期全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仍将呈频发、多发、高发态势。地质灾害与地震灾害二者是什么关系?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
说到地质灾害,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但实际上它是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而形成,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地质灾害可依据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不同,划分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火山爆发等突发性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渐进性地质灾害;也可依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分为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山地地质灾害和地质沉降等平原地质灾害。而地震灾害指的是地震造成的各种灾害,包括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直接灾害是指由于地震破坏作用(包括地震引起的强烈振动和地震造成的地质灾害)导致房屋、工程结构、物品等物质的破坏;次生灾害是指由于强烈地震造成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水灾等威胁人畜生命安全的各类灾害。
综上,地质灾害并不等同于地震灾害。地震次生灾害即是地质灾害,而地质灾害的发生又不仅仅只是地震诱发所致,如强降雨、山体松垮等都会造成地质灾害的发生,所以二者之间有相交的部分但又不完全包含,当然地震灾害也不能被地质灾害简单囊括。
如今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性和可能性进行了持久而坚定的探索和实践,只为“治患于未然处,绸缪于未雨时”,进而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那在面对地震次生灾害和地质灾害等突发性灾害时,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
◎排查地质隐患点。对易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城镇、学校、医院、景区等人口聚集区,靠山、靠崖等农房、危房,公路、铁路、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地震带、断裂带、活断层等地震重点防御区房屋建筑进行定期的隐患排查,与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落实相应的预防措施。
◎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对过往避灾避险的典型案例及时向社会通报,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大力宣传推广,传播防灾减灾知识、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演练、演习等实操性活动,着力提升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减灾救灾能力,面对突发灾害时做到临灾不慌、撤离果断、转移有序。
◎群测群防与群专结合并重。由于区域差距,各地的地质灾害、地震次生灾害的类型不同,分布也有所差异,考虑到专业部门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很难面面俱到,所以也不可能对所有的灾害进行全面防治。而人民群众永远是最强大的力量,部分突发灾害依靠身处其中的群众力量就可以很好地应对,所以日常可以通过宣传培训等途径发动群众共同监测与预防,从而形成广泛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及时预警。随着物联网、云计算、智能传感技术、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的进步,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时在线的自动监测。2018年我国“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正式启动,拟在五年内在地震多发的重点区域形成地震预警信息服务能力。目前四川作为工程建设的“先行先试”省份,已开始试验性提供地震预警信息服务。
(作者系四川省地震应急服务中心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