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9 期 / 第4版:专题
四川吹响全民节水战役“集结号”

今年322日是第二十八届“世界水日”,322日~28日是第三十三届“中国水周”。节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以实际行动巩固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节水型社会以成为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

同时,我省在《四川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中也提出了明确目标——

2022年,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群众节水意识显著提高,节水产业初具规模,非常规水利用占比进一步增大,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与此同时,全省完成100个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目标任务,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30%28%,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325亿立方米以内……

2035年,形成符合我省实际的节水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完善的市场调节机制、先进的技术支撑体系……让节水护水惜水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协调发展新格局。

自此,节水行动在我省全面启动。

嘉陵江广元市城区段实施河长制后水域岸线成效怡人

射洪市太和二小开展保护水资源活动

南江县白虎村生态农业示范园喷灌系统

青白江区姚渡镇红提滴灌示范园

新津县翔生公司大棚微喷灌系统

四川,水系发达、河湖众多,素有“千河之省”的称号,境内有长江、黄河等11条省级主要河流,其中长江(金沙江)四川段全长1788公里,黄河四川段全长174公里。全省1平方公里以上天然湖泊有泸沽湖、琼海等29个。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达2616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二,人均水资源量2900立方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100立方米)。

全面启动节水行动

实现用水总量“低增长”

拥有丰富水资源的四川为何要控制用水总量?

“四川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水资源利用率低于全国,且时空分布不均。甘孜州和阿坝州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六成以上,人口、工农业却集中在盆地及周边区域。”省水利厅总工程师梁军给出了答案。

“节水优先”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四川在第一时间作出响应,并吹响全面治河治湖集结号。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工作,在2019年的机构改革时,我省在水利厅设立了四川省节约用水办公室,明确节约用水的职能职责。省水利厅落实10名专职人员,从事节约用水工作,为做好节水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建立了省发改委、水利厅双牵头,17个省级部门参加的省级节约用水协调机制。

近日,《四川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印发(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四川全面启动节水行动。《方案》提出,至2022年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30%28%,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325亿立方米以内,对比2019年增幅不超过10%,实现“低增长”。

如何实现用水总量“低增长”?

《方案》提出了节水路径:实行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锁定农业和工业两个用水大户,采用行政和市场机制,挖掘节水潜力。

首先,分区域建立水资源分配机制。今后三年,我省将完成市、县两级用水总量、强度指标核定,对主要江河上下游和左右岸、不同区域建立差异化水资源分配机制,以县域为单位,逐个推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实现“以水定城、以水定产”。其次,锁定工业和农业用水。“节水最具潜力的还是农业。”省农田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农业用水常年占我省用水总量的七成左右,其节水路径将通过推广节水灌溉、调整种植结构来实现。依据《方案》,今后三年,渠系水利用率提升将达到49%,我省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预计每年发展高效节水灌面40万亩。

在农业方面,我省将对各农业主产区进行水资源排查,综合光热条件,给出指导意见;工业方面,我省将加快工业节水改造提升,逐步建立供用水计量体系和在线监测系统,强化生产用水管理,加快节水及雨水收集、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等。

全面推行水价和用水权改革

确保高效节水灌溉“显身手”

如何确保前述举措落地落实?

“从今年开始,我省将逐步把节水情况纳入对地方政府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并建立节水责任追究制度。目前,我省已着手在主要江河、湖泊、支流和县城及以上城市建立水资源超采预警监测机制,进而全面建立取水和用水统计制度。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取水用水行为都将逐步实现在线监测,监测结果将作为考核依据。”省水利厅厅长胡云介绍道。

依据《方案》,今年,我省将全面启动农业和生活用水水价综合改革,并全面推广用水权制度。水价改革将在不同区域和行业探索分类、分档水价。用水权方面,明确行政区域取用水权益,科学核定取用水户许可水量,鼓励用户将节约的水量进行有偿转让。此外,从今年开始,我省还将对水资源税进行再细化,针对不同行业和区域设置差别化税率体系。

如何确保高效节水灌溉“显身手”?

2020年前,我省每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0万亩;到2022年,我省将创建5个节水型灌区,开展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科学合理确定灌溉定额,推广使用喷灌、微灌、滴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集雨补灌、水肥一体化、覆盖保墒等技术。据悉,通过这种水肥一体化灌溉,不仅能做到节水节肥,农作物灌溉率还能提高到90%,存活率也从75%提高到90%

日前,在全国首个田园综合体示范区都江堰市天府源田园综合体核心示范区——天马镇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仙果寨猕猴桃园里,都江堰市水利局副局长郭文斌指着地里悬挂在半空的喷头说:“水肥就是通过这些喷头均匀地喷在地头,滋润着这些猕猴桃树。”

和其他猕猴桃园不同,走进仙果寨猕猴桃园,首先看到的是一个放着好几台现代高科技设备的小房子,墙边还堆放着水肥原料,俨然一座“微型工厂”。这些设备构成了高效节水灌溉的“中枢”。灌溉和施肥之前,只需要通过把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比放入这些设备里,并在操作台设定好,几个小时后,整个灌溉过程就能自动结束。

“以前人工施肥,100多亩的地需要一周时间,现在有了全自动设备,人不用下地,2个小时就能搞定。”仙果寨猕猴桃园负责人王凤仙高兴地说,“这些设备颠覆了我这几十年对土地和农业的认知,我感觉到传统农业正在发生着变化。”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是灌溉设施、灌溉技术、水肥药一体化的设施农业、技术农业的合成,是传统灌溉向现代灌溉转变的方向。”在全省高效节水灌溉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推进会上,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说:“坚持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展节水,通过创新建设方式,注重产业效益,才能让节水、省地、保肥、富民效益初显。”

全面推广节水模式

示范带动全社会节约用水

其实,德阳绵竹市早在2015年就实现了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节水改装,为全省工业节水起到了示范作用。

绵竹市为何要率先开展工业企业节水行动?

绵竹市水资源总量只有15.99亿立方米,可用水量3.9亿立方米。2013年,绵竹市总用水量3.78亿立方米,人均年用水量822立方米,高于德阳市平均值近320立方米,单位GDP耗水量位居德阳市第一……据绵竹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没有省都江堰管理局输水,绵竹用水已经难以为继。

在都江堰等水利工程输水量接近上限的前提下,绵竹可选择的答案只有一条——节水。从可操作的角度而言,工业节水是最现实的选择,2013年,绵竹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为70立方米,比德阳市平均值高出33立方米。

绵竹的规划是,从工业节水入手,然后普及农业节水及生活节水,到2020年,全市在2012年的基础上年节约用水量5000万立方米。不过,这项规划最开始实施并不顺利。原因无他,企业普遍反映:前期投入成本太高。

作为绵竹市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德阳昊华清平磷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昊华)位列首批节水示范企业中。德阳昊华清平磷矿有限公司磷矿厂党委书记谢军说:“按照市水利局提供的方案,磷矿修建两座大型节水设备需花费两亿元,在行业利润空间收紧的背景下搞这个投入,很难说服所有人。”

但是,绵竹市水利局出具的一份效益评估和一份“礼单”让公司最终下了决心。

根据评估:昊华在节水项目投入使用后,每年可节约用水成本三分之二,不再缴纳排污费,生产和部分生活用水实现自我循环,每年节约成本770万元左右。“礼单”则是市水利局联合财政、税务等部门给予的:市财政将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并减免一定税收。“建的时候,市上给了120万元左右的资金支持,加上每年减免350万元左右的税收。粗略算下来,企业每年可收回1100万元以上成本,十几年能全部收回投入。”谢军如是说,厂里除部分特殊污水需交给当地污水处理厂处理外,其余污水实现自我处理,每个工作日可节水3.1万立方米以上。

有了昊华的探路,2015年,绵竹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完成节水改装。如今,绵竹每年节约工业用水近1200万立方米。

根据《四川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建立国家、省、市三级重点用水单位名录实施重点监控。到2022年,将年用水量50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单位全部纳入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

为率先探索可向社会复制推广的节水机关建设模式,示范带动全社会节约用水,水利厅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于2019年底圆满完成节水机关建设工作,采用最新节水技术,实现用水在线监控,完善节水管理制度,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加强用水管理,大力提高用水效率,以求带动节水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我省还在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6所高校开展节约用水示范建设。

进入三月,大地复苏,万物生长,成都市浣花溪公园内3万立方米的水系清水长流。很难想象,这里的流水来自南郊污水处理厂。这也是四川省坚持实施“依法治水、科学管水、高效用水”,打造节水型城市成果的一个缩影。

在四川,一场由上而下的全民节水战役已悄然打响。(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