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2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关于以工业发展为抓手推动东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康厚林

建设全省经济强区、内江全域开放门户和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内江市委基于东兴区当前实际作出的发展定位。要实现这一目标,东兴区必须紧盯工业这一短板,围绕解决为什么要发展、路在何方、怎么落实三个问题,有针对性地抓好“三个坚持”,全力以赴把市委“规划图”变成东兴“实景图”,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践行初心和使命。

坚持把时不我待作为工业领域快发展的首要认识

工业是东兴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必由之路,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理念高度重视。

一是财政稳定增收的需要。2018年,东兴区税源构成中房地产业、国有商业、金融业等仍是重点,占比80.02%,工业税收仅占8.81%。但今后的三次产业税收中,服务业方面由于城区人口、消费总量趋于饱和,难以实现跃进式增长,特别是房地产业的持续回落,税收下行压力巨大。为此,培植稳定的工业性税源已经成为东兴区的当务之急。

二是建设全省经济强区、内江全域开放门户和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需要。2018年末,工业在东兴区三次产业中的占比为25.7%,远低于国家、省、市水平。对标“强区、门户、先行区”定位,不论从产业总量还是从产业结构来看,唯有在工业上快速有所提升,才能保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三是践行初心使命的需要。人民的幸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体体现在道路更通达、教育更高质、文化更丰富、就医更便利等。这些目标,都需要政府财力支撑、就业岗位带动。就当前东兴区而言,唯有工业是必由之路、唯一出路。

坚持把载体建设作为工业领域利长远的主要抓手

近年来,东兴区工业载体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现代化园区仍有差距,还需要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因地制宜做好产业规划。全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完成后,田家镇将成为青花椒、蚕桑、巨黄竹三个万亩产业基地的“圆心”,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一并整合区内东兴椒、田家紫皮大蒜、永福生姜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建强农产品加工园,打造“调味品之乡”。就椑木镇而言,要在推进已落地项目的同时,还要从“四新一大”领域狠抓招商,不断提升片区产业层级,向现代工业发展。其他乡镇也应结合本地优势,大力打造一镇一品、小型园区,合力形成更加规范有序的发展局面。

二是拓展路子做好用地保障。近期已启动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和即将启动的国土空间规划,将对缓解土地制约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应当用好用足。一方面要盘活存量。对区内闲置的各类校舍、工矿厂房,以及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合并乡镇的闲置资产进行梳理,形成台账并逐一提出调规、利用方案,用于所在乡镇发展工业,解决“看得见、用不了”的问题。另一方面要用好增量。对各类工矿废弃地进行梳理,建立新增建设用地来源资料库,通过土地调规以及双挂钩、废弃工矿地复垦利用等政策,争取新增一批建设用地,统一调整到园区,集中力量办大事。

三是创新方法做好招商引资。要实现工业领域的示范引领、集群发展,必须在招大引强、延长链条方面再下功夫。一要探索委托招商,积极“走出去”,与有资质、有实力、有信誉的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专业招商代理公司等机构签订委托招商协议,探索建立招商经纪人制度,制定报酬支付机制,将人际网络转化为招商网络。二要做实延链招商,树立“链条”意识,围绕当前区内重点企业上下游引进一批;立足现有的青花椒、巨黄竹、黑猪、蚕桑等特色产业延展一批;对标“四新一大”培植一批,逐步形成链条完整、品类齐备的现代工业体系。三要突出诚信招商,强化源头管理,确保制定的招商政策可操作、能落实;坚持言必行、行必果,梳理当前招商政策落实情况,形成存量问题清单,逐一研究落实,以诚立信、以信致远,提升东兴对外美誉度。

坚持把精准施策作为工业领域稳预期的重要举措

东兴区工业发展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先稳后拓”的原则,围绕具体问题逐一突破,切实抓好区内现有工业企业的扶持培育。

针对工业企业帮扶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在用好现有帮扶联系机制的基础上,建立更加畅通的问题收集、反馈双向通道,再以更加务实的举措、“钉钉子”的精神逐一研究解决,把现有基础筑牢靠,把现有企业扶持好。

针对现有企业用地不足问题,在争取指标的同时,积极引导组织企业用好“分期缴纳土地出让价款”“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和弹性年期出让供应”等政策,拿时间换空间;用好“存量土地新建厂房”“增加容积率”等政策,以空间效益提升土地效率。

针对企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积极筹措资金,兑现奖补政策,提升政府公信力;全面清理政府投资性项目拖欠工业企业资金问题,建立台账稳步化解;积极协助企业通过协调沟通以及司法途径,减少应收账款存量,避免企业“胖的拖瘦、瘦的拖死”。

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适度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用好用活规模工业发展基金、企业融资担保基金“两金”,探索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积极发挥其杠杆作用,在企业扩能技改、转型升级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协调金融机构在企业资金供给方面给予支持。

针对企业家视野不开阔问题,积极组织企业家、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参学参训,提升经营管理、风险应对水平;探索组建工业企业导师队伍,建立学习交流机制;组织开展区级优秀工业企业家评选,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针对招才引智难问题,引导企业家转变观念,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广泛参与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民营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引导企业开展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参加技能竞赛,大力培育“甜城工匠”,提升产业工人职业荣誉感;严格落实补贴政策,落实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公租房分配相关政策,破解“留人难”问题。

针对创新创造不足问题,严格落实《东兴民营经济22条》,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加速东兴区科技孵化器提档升级,驱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向专业化、链条化、立体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经信等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加强业务骨干培养,建设一支讲政治、懂政策、肯钻研、会帮扶的专业人才队伍,切实担负起引导促进责任。

(作者系中共内江市东兴区委副书记、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