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7 期 / 第5版:科教兴川
“青蒿素之母”——屠呦呦

● 成都市七中育才附属小学银杏分校 陈思怡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我从报纸上看到的一句话,让我知道了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位杰出的女性科学家,被誉为疟疾患者的拯救者,她就是青蒿素之母”——屠呦呦。

1969年,屠呦呦接到了抗疟药研制任务。工作的头两个月,她遍寻历代医籍和本草,还向知名的老中医讨教主意。在搜集了2000余方药后,她整理出以640余方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胡椒、辣椒、青蒿均在其中。而那时胡椒更加吸引屠呦呦的注意。鼠疟模型疟原虫实验中,胡椒提取物的抑制率达到84%

七月,正值海南月季流行的季节,屠呦呦带着两名同事来到了海南,准备试验胡椒提取物的临床效果。一开始的效果不错,服用胡椒提取物后,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减轻。很快,细心的屠呦呦就在患者的血液中发现引发疟疾的原虫依然存在,患者的病症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治标不治本。这不是抗疟的最终目的,曾经被寄予厚望的胡椒也被淘汰了。于是屠呦呦重新寻找目标,这一次青蒿进入了她的视线。在一次次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坚持下,她终于在197110月第191次实验中,得到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鼠疟的抑制率达100%19727月,她在东直门医院试药观察一周,证明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无毒后,8月份再赴海南。这一次在疫区的临床试验大获全胜,不但对所有类型的疟疾均有效,而且起效快,不再复发。此后,研制青蒿素药物工作在全国展开,1975年制药成功。迄今为止,青蒿素已挽救全球数百万名患者的生命。

知晓屠呦呦的故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勇者面对困难,强大的是他们的信念和决心,而绝非权衡成功率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