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1 期 / 第1版:要闻
黄河:用真情书写援建路上的“诗和远方”


黄河(左)入户调研农户家庭收入、产业发展情况

看望慰问老人

“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四川科技馆综合保障部干部黄河同样有着这样的浪漫追求。

在援建甘孜州乡城县然乌乡克麦村的两年里,在黄河的“诗和远方”里,不变的是援建干部的初心和使命,承载的是对科技帮扶的忠诚和担当。

驻村:“要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乡”

2021年6月28日,克麦村活动室热闹非凡,村“两委”和群众为然乌乡克麦村驻村工作队队员黄河依次献上洁白的哈达,将这个第一次来到高原的地道成都小伙子初到高原的迷茫、踌躇和未知一扫而空,留下了初识藏族朋友的热情和质朴,内心涌动出来是满满的温暖与感动。

伴随着村“两委”和群众的热情,黄河把离开刚出生的儿子和妻子不舍的眼泪深深藏在了心底,也在心里种下了“一定在两年的挂职生涯中做出点什么”这个决心。

“在家庭里短暂缺席两年时间,我想儿子和妻子会理解我的,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能去广阔农村助力乡村振兴,机会难得。”1987年出生的黄河,在踏上援建行程前才和妻子有了第一个孩子,初为人父的他还没有来得及学会换尿不湿、喂奶,在得知援建乡城县的消息后,毅然做出了援建的选择。

“来到这里,就要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乡,尽上自己的一份力量。”正是因为如此,黄河克服各种高原反应,全身心投入工作,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内,走遍了全村88户农户,克麦村的田间地头上深深印下了他的脚印。

当下正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通过实地调研,黄河认为完善克麦村发展规划是首要前提。克麦村是全县57个行政村中少有的既有景区又有牧业,且处于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关键节点的村寨,他多番上报省科协和乡党委政府,提出克麦村应在生态牧场、红色文化、旅游景区、民宿体验、林业经济上下功夫,并规划出了“多维融合、整体发力”的发展布局。

科普:“要发挥一名科技工作者的作用”

克麦村位于然乌乡东南方,距离乡政府5公里,交通便利。平均海拔2950米,年均气温5~20℃,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白色藏寨如画,村内温泉密布,民风淳朴,人文历史厚重。

在此基础上,通过走访,黄河却发现全村的旅游业尚处于初级阶段,联农带农成效不明显,村内虽有党员自主开荒的车厘子基地,但欠缺管理,苗木成活率不高,集体经济几乎处于“0”发展的阶段,有布局无成效。

“发挥一名科技工作者的作用,是我的责任。”对此,黄河积极向省科协争取项目,依托“天府科技云”平台实施“科技支撑产业振兴实践路径研究”项目,为然乌乡车厘子产业园提供科技支撑。目前,该项目累计投入19万余元,邀请专家团队3次深入克麦村开展现场培训,还向克麦村捐赠了抽水泵、党建墙、除草机、驱鸟器等设施设备,价值近4万元。

为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在黄河的建议下,村里重组了克麦村高山牲畜养殖合作社,积极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00万元,购买牦牛300头,建立仓储饲料中心1处,建立生态养殖附属设施5处,预计实现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收入16.5万元。

作为省科协挂职干部,黄河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牵头成立了克麦村科普宣讲小分队。两年来,依托乡“红色查呈”志愿队和宣讲队开展了院坝讲解、服务上门、农民夜校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发放《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水果套袋技术》《药物合理使用知识》等80种科普资料1000余份;放映“微耕机使用技术”“生活科技知识”“农作物新品种”等科教电影50场次。同时,通过入户走访,给当地群众讲解“天府科技云”平台的作用,帮助群众注册使用,通过平台获取权威科普知识。通过这些科普活动,在村里营造了浓厚的科普氛围,村民科学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全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空前高涨。

服务:“来到这里,就要从一桩桩实事做起”

为进一步提高群众收入,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激发边远地区致富内生动力,黄河探索出了“消费帮扶+爱心扶持”模式,持续提升克麦村及其它村村民的幸福指数。

为能把偏远地区农产品带出大山,拓宽销售渠道,黄河积极与省科协对接,通过“以购代销、消费帮扶”的方式收购克麦村及其它村农特产品,2021年省科协购买蜂蜜、糌粑、梨干礼包200余份,2022年又购买高山养殖牦牛肉,销售额共计近20万元。

2022年12月,省科协到然乌乡中心校开展了“山区孩子的运动翅膀项目”体育器材捐赠发放仪式,为乡中心校捐赠了科普资源包、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价值2万元的物资。而这仅仅是黄河争取派员单位爱心帮扶的一个缩影。

在他的努力和积极争取下,省科协先后开展了“寒窗学子大学梦”及“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帮助近20名学生完成了大学梦,资助金额近4万元;将“科普大篷车”开进然乌乡中心校,通过现场演示和学生们动手体验等形式,将生动有趣的科学知识送到学生们身边,激发了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这次来援建乡城,让我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既然来到这里,就要从一件件、一桩桩实事做起,用真心真情和实干,去阐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乡村振兴助力添彩。”驻村两年来,黄河舍小家为大家,扎根克麦村,用无私的情怀,心系群众、服务群众,默默奉献,把谋发展促增收的担子扛在肩上。(罗小玲 本报通讯员 吴远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