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6 期 / 第5版:乡村振兴
古楼村生态轮作模式实现“一地三收”

本报讯 630日,笔者来到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古楼村600亩林下种植中草药示范基地,阳光透过楠竹林间隙洒下,一株株翠绿的草珊瑚在竹林下茁壮成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草药清香。驻村第一书记罗宾和村党总支书记王大彬看着长势葱郁的草珊瑚,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正在竹林里为草珊瑚除草的村民陈正彬高兴地说:在竹林里套种草珊瑚,让我们又多了一条增收路,在此前卖竹子、卖笋子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了一地三收

2024年,古楼村村干部外出考察时,看到种植户在楠竹下套种草珊瑚,获得了丰厚回报。为进一步拓宽本村村民增收渠道,村干部决定也在村楠竹林里规模引种草珊瑚,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增收。

种植草珊瑚不仅是村干部的决定,我们还多次入户走访,广泛收集了村民意见建议。王大彬说,得到村民的高度认可后,今年2月,该村在600余亩楠竹林里完成了草珊瑚套种工作。目前,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管护,一株株草珊瑚长势良好。

据介绍,草珊瑚是一种多年生长中草药,具有极高的药用、食用及观赏价值,且种植时无需砍伐林木,也无需过多养护,仅在林间空隙种植即可,非常简单方便。一次收割后保留根茎,次年还能继续生长,种植1次可采收15年以上。

为确保村民从草珊瑚种植中实现稳增收,古楼村打造党支部+公司+农户种植经营模式,村集体不仅免费向农户发放幼苗、提供技术指导,还与泸州一家中药材公司签约订单种植协议,草珊瑚果实成熟后,由村集体统一收购,销售给公司。

王大彬掰着手指头算起了增收账:楠竹3年砍伐1次,年均亩收入1000元;竹笋包括冬笋和春笋,年均亩收入1500元;草珊瑚2年收割1次,按产量750千克、订单价4/千克计算,年均亩收入1500元。楠竹、竹笋和中药材三项收入加起来,古楼村的楠竹林地年均亩收入达4000元。

林下套种草珊瑚,既增加了林下植被种类,减缓水土养分流失,改善土壤环境,又拓宽了村民的增收致富路,真正实现了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愿景。王大彬高兴地说。(周超文)